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精选试题解析(6)

时间:2011-12-10 15:06来源:护士资格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妇产科护理学】胎膜早破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产时感染

  B.产后出血

  C.脐带脱垂

  D.宫缩乏力

  E.早产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胎膜破裂,脐带脱出于宫颈口外者,称脐带脱垂。脐带脱垂对胎儿危害极大,因宫缩时脐带在先露与盆壁之间受挤压,致脐带血液循环受阻,胎儿缺氧,发生严重的宫内窘迫,如血流完全阻断,胎儿可迅速窒息死亡。

  【儿科护理学】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与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

  A.红髓造血

  B.黄髓造血

  C.中胚叶造血

  D.骨髓外造血

  E.肝脏替代骨髓造血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肝脏替代骨髓造血什么表现

  小儿造血可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一、 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造血首先在卵黄囊出现,然后在肝脏,最后在骨髓,胸腺及淋巴结等处。因而形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一)中胚层造血期 约于胚胎第4周起即开始出现红细胞造血,在卵黄囊各处及胚体中形成许多血岛,血岛中间的细胞形成原始的血细胞。在胚胎第6周后,此种中胚层造血开始减退,至胚胎第9周时,这种造血活动已明显减少,代之以肝脏造血,可见中胚层造血期主要是在胚胎的前两个月。

  (二)肝(脾)造血期 自胚胎第5~6周起,肝脏出现造血功能,至第5个月时达顶峰,以后逐渐减退,肝脏造血先是产生有核红细胞,以后产生颗粒白细胞。在肝脏造血开始两个月后的几周内,脾脏也参与造血,但为时较短,至胚胎5个月时已停止生成上述细胞,偶有延至出生时。但保留造淋巴细胞的功能。

  (三)骨髓造血 在胚胎第6周时即出现骨髓,但其造血作用是从胚胎第5个月时开始,并迅速地成为生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主要器官,直至出生2~3周后骨髓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只在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才再呈现造血功能。

  胸腺从胎儿期一直至出生后为生成淋巴细胞的重要器官。淋巴结从胚胎第4个月开始,参与淋巴细胞的生成。

  二、 生后造血

  为胚胎造血的继续,可分为骨髓造血与骨髓外造血。

  (一)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小儿在出生后头5年内,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与造血,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在5~7岁时长骨干中有脂肪细胞出现于造血细胞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脂肪细胞组成的黄髓增多,而红髓范围逐渐减少,至成人时红髓仅限于脊椎、胸骨、肋骨、颅骨、锁、骨、肩胛骨、骨盆及长骨端。但黄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由于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少,如果造血需要增加时,就容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二)骨髓外造血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淋巴结与脾脏有造淋巴细胞的功能。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出现肝,脾,淋巴结增大。同时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现象,称“骨髓外造血”。当感染及贫血矫正后可恢复正常。

  【儿科护理学】初种年龄为1岁以上的疫苗是

  A.卡介苗

  B.麻疹疫苗

  C.乙肝疫苗

  D.乙脑疫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初种年龄为1岁以上的疫苗是乙脑疫苗。

  【儿科护理学】复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年龄是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脊髓灰质炎:

  接种疫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

  初种次数:3

  初种年龄:第一次2个月

  第二次3个月

  第三次4个月

  接种方法:口服

  每次剂量及复种:一丸 4岁时加强一次。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