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护士资格考试内科护理学考试试题(2)

时间:2012-04-04 15:00来源:护士资格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内科护理学】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肌肉酸痛、乏力3天"入院,查:T40℃,R40次/分,P120次/分,BP100/70mmHg,急性病容,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5cm,肾区叩击痛(+)。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病原治疗中,首选的药物是:

A.喹诺酮类

B.头孢菌素

C.青霉素

D.氯霉素

E.庆大霉素

提问:能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相关知识吗?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疾病病因:

(一)传染源:主要为野鼠和猪。

(二)传播途径: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钩体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由于钩体在外界存活需适当温度及湿度,其感染的方式需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发生。

钩体病的治疗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及后症的治疗。

(一)抗菌治疗: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迄今尚无耐药株出现。研究证实,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缩短发热期,加速症状消退,并阻断器官损害的发生。对发病4d以上的重症患者,应用青霉素静脉滴注亦取得满意的疗效。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为高热、寒战、血压下降,赫克斯默尔反应。特别是少数病人可再诱发致命的肺弥漫性出血。故首剂抗菌药物注射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二)对症治疗:主要针对各种类型的重型钩体病患者。

(三)后发症的治疗:钩体病后发症为机体免疫反映所致,故无须抗菌药物。轻症状者常可自行缓解。对影响较大的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等,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病情。

推荐:2012年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间为5月19日
   2012年护士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4月20日开始
   201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护士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