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2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时间:2011-12-30 13:16来源: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sunhong13 点击: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是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所包含的内容,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1.肝细胞变性、坏死

  (1)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常见的变性病变,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水分增多造成。开始时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更形胀大呈球形,胞浆几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ballooningdegeneration)。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扩张、囊泡变、核蛋白颗粒脱失;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等。

  (2)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变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小叶内。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胞浆颗粒性消失。如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所谓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或Councillmanbody)。上述改变称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necrosis),为单个细胞坏死(细胞凋谢)。

  (3)点状坏死(spotty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1至几个肝细胞。同时该处伴以炎性细胞浸润。

  (4)溶解坏死(lyticnecrosis)最多见,常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此时胞核固缩、溶解、消失,最后细胞解体。重型肝炎时肝细胞的变性往往不明显,很快就发生此种坏死崩解。

  2.炎细胞浸润肝炎时在汇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

  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也见少量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

  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1)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这是肝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反应。增生的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突出于窦壁或自壁上脱入窦内成为游走的吞噬细胞。

  (2)间叶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间叶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存在于肝间质内,肝炎时可分化为组织细胞参与炎性细胞浸润。在反复发生严重坏死病例,由于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发展成肝纤维化及肝硬变。

  (3)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坏死时,邻近的肝细胞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分裂而再生修复。在肝炎恢复期或慢性阶段则更为明显。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而染色较深,有的可有双核。慢性病例在汇管区尚可见细小胆管的增生。

  上述肝炎基本病变中,肝细胞疏松化,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及嗜酸性小体形成对于诊断普通型肝炎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而肝细胞的大片坏死、崩解则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特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2010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