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辅导 脑CT静脉成像及临床应用

时间:2011-07-09 09:22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脑静脉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发展很快,脑MRV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与原始图像及常规SE图像对照,MRV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直接显示脑静脉(窦)受累及其继发的脑改变,易于治疗后随诊,这些是常规血管造影所不及[1,2]。但脑MRV对运动敏感、易受伪影影响,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因而,临床上仍需要一种更可靠、使捷、无创性检查方法来显示静脉系统异常。

  虽然常规CT增强扫描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脑静脉结构,但由于扫描速度的原因,在静脉血管内对比剂达峰值所获得清晰薄层CT图像的数量不限,不能包括整个脑范围[3]。螺旋CT克服了上述缺陷,应用三维重建最大强度投影法来显示脑静脉系统,称脑CT静脉成像。目前,此技术仍在探索中,但在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4-7]
  一、脑CTV的技术特点
  螺旋扫描中,正确选择扫描螺距和的扫描层厚对控制扫描时间,覆盖扫描范围以及提高图像质量是重要的[8]。脑CTV可选择1mm准直器宽度和2:1螺距(床速为2.0mm/s)行螺旋扫描。扫描方向从颅顶至颅底,范围约达12cm。这一距离包括所有大的静脉窦。扫描期仅为60s。扫描线平等于鞍结节与枕大孔后缘连线。
  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例如碘必乐(300mgI/ml),总量90ml,以3ml/s速度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内注射,扫描延迟时间为40s。对可疑有动脉异常的病人可采用25s扫描延迟,并从颅底向颅顶方向扫描,这有利于动脉和静脉的同时显示。
  应用逐级相减方法[4](graded sudtraction method)有不删除血管结构的条件下,去除骨性结构,以便血管重建。首先建立一个由-500HU~4000HU之间所有像素组成的基本三维模型。再从基本模型中选定骨模型的阈值,并确定骨模型中不包括任何血管结构。从基本模型中减去骨模型,用最大强度投影法产生第一时相的血管模型。应用工作站的“扩充”功能,通过单像素层增加骨模型的厚度。检查扩充后骨模型以确定不包括血管结构。从血管模型中逐级减去连续扩充的骨模型。逐级相减去除残留的骨结构,保持了静脉窦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评价每次相减后血管保留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下一次相减。此过程连续进行,直到获得可以接受的静脉图像。如果观察到血管结构减少,应反转最后相减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1~2骨模型像素扩充后,就能获得达到诊断质量要求的静脉模型。
  从节约时间和减少操作者偏差的角度,由于Willis环动脉较细小,而且三维血管重建能够旋转以避开血管之间重叠的影响,进行CTV成像时一般无需去除动脉结构,可使其与静脉一起成像。另外,同时显示动脉有利于发现动脉病变,发动脉瘤和动脉梗阻等。
  从颅顶向颅底的扫描方式对显示脑静脉系统是重要的,特别有利于显示海绵窦、岩上窦及蝶顶窦。这种扫描方向增加了注射开始到海绵窦扫描成像时间,并减低了Willis环相对于海绵窦的对比剂密度,而且保持上矢状窦在峰值强化期成像。
  二、脑CTV显示脑静脉系统的能力
  选择适当的技术参数,脑CTV能很好显示脑静脉系统: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及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显示率可达100%;下矢状窦、基底静脉、丘纹静脉,小脑中央前静脉、岩上窦及海绵窦的显示率都在90%以上;终静脉、隔静脉、小脑上蚓静脉显示率达70%~80%;岩下窦和蝶顶窦也可达50~60%以上[4]
  三、脑CTV的临床应用
  (一)脑静脉血栓 脑CTV对静脉血栓诊断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但几组报道显示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Casey等[4]报道的9例(6例)CTV检查,均发现了静脉血栓或血栓再通征象。在全部较大静脉窦血栓的病人中,横断面原始图像有典型的CT表现,如Delta征(即空三角征),充盈缺损或异常静脉侧支。三维最大强度投影法脑CTV显示静脉窦血栓征象为伴有窦壁强化的充盈缺损,异常静脉侧支引流和小脑幕强化等。在所有检查中都能看到较大的受累静脉窦内血栓残留或窦壁的强化。在6次检查中(4例患者、2次为随诊),脑CTV对上矢窦血都作了诊断。这些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其它静脉窦的受累:1例有单侧横窦血栓伴乳突炎;1例表现蝶窦炎和右Ⅲ和Ⅳ颅神经麻痹,脑CTV显示右海绵窦侧上方盈缺损,经MRI和MRV及脑CTV随诊得以印证。Hagen等[5]对20例临床怀疑脑静脉血栓的病人行脑CTV检查,其中6例横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显示充盈缺损或Delta征而得以诊断。上述作者报道中均未发出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病例。细致的脑CTV图像,尤其是三维重建,能减少症状发作1~2周发生血栓再通病例CT病假阴性诊断的发生。在脑CTV上,充盈缺损的鉴别诊断与增强CT是相同的。这主要包括大的蛛网膜颗粒、纤维束以及硬膜窦内分隔所致的充盈缺损[9]。一般非血管所致的硬膜窦充盈缺损的临床意义通常比血栓小得多,经综合分析原始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与之相鉴别。三维脑CTV可以减少正常解剖变异误认为Delta征的可能性,对于上矢关窦高位分开的病例尤其有帮助。偶尔,硬膜下病变,例如硬膜下血肿、脓肿、转移或颅顶突出等可致硬窦移位变形而类似于血栓形成的表现。
  (二)颅内肿瘤 脑CTV在显示肿瘤与邻近硬膜窦和大脑静脉的三维关系上也证明了其应用价值[4,7]。脑CTV可以显示肿瘤所致的静脉(窦)梗阻和血栓形成,特别是邻近上矢状窦、横窦及海绵窦的脑膜瘤。三维脑皮层静脉成像能在术前显示任何覆盖于肿瘤之上大的皮层静脉。大静脉窦旁的脑膜瘤可以用CTV评价是否有继发于肿瘤侵犯的梗阻,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因为已梗阻的静脉窦术中损伤时,发生急性静脉性脑梗塞的危险性较低;而未发生梗阻的静脉(窦),特别是大的皮层静脉,如下吻合静脉,若术中损伤梗阻,则会导致急性静脉性脑梗塞。脑CTV在评价具有强化特性的肿瘤所致的部分性静脉窦阻方面有限度,因为此技术难以鉴别侵犯静脉窦的肿瘤强化与被侵犯静脉窦的狭窄窦腔。此时应用平扫MRI和不强化的脑MRV,则能较清楚显示。
  四、脑CTV应用价值比较
  从报道的病例看,脑CTV与脑MPV在显示脑静脉系统的程度上有很好的一致性[4-6]。脑CTV显示了所有MRV能看到的大的静脉(窦),而且还显示了更多的小静脉血管结构,如下蚓静脉,且比MRV伪影少。在静脉窦血栓中,慢血流的室管膜下静脉和侧支静脉用CTV比MRV显示得更好。
  尽管脑CTV需要对比剂,但对CT平扫有脑静脉患者的可疑病人,可立即行CTV检查,从而缩短了诊断时间,对及时治疗十分重要。另外,脑CTV只需要lmin扫描时间,因而比脑MRV较少受病人影响,脑静脉血栓病人不能充分合作,CTV扫描速度快有显示的优点。而且对磁共振有绝对和相对禁忌的病人,脑CTV是最佳选择。
  脑MRV是血流成像,而脑CTV显示是血管的对比剂,前者受血流速度和伪影的影响大,对血流慢的静脉窦和小静脉显示不确切,其信号的缺失有时并不意味血流停滞或血栓形成;后者受血流速和伪影影响甚少,类似于X线脑血管造影,常可据静脉血管不显影作出血栓形成的诊断。TOF法脑MRV不能区分血流与含有短T1的物质,如血栓内正铁血红蛋白,而且对平面内血流不敏感。PC法脑MRV虽克服了这一缺陷,但其需要更长的采集时间,因而增加了伪影的机会。脑MRV无幅射和无需血管内注射含碘对比剂,对可疑脑静脉血栓的孕妇仍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而且,常规MRI对发现皮层静脉梗塞比CT敏感[10-15]。MRI的多方位成像为另一个优点,然而,在比较脑MRV和CTV时,还一优势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可以从薄层的CTV原始图像中获得详细的多平面重建图像。
  脑CTV与普通X线血管造影对比的优势在于其低价位、无创性和检查时间短。脑CTV原始图像能显示脑实质异常,而普通血管造影所不及。脑CTV能显示旋转的三维血管图像,实际上在一次注射对比剂后,能提供多个观察方向。与X线血管造影不同,脑CTV无含对比剂之间的混合,因而无这些现象所致的诊断上不确切情况出现。脑CTV与静脉DSA有相似之外,包括少创性、低中风危险和几乎不有血流相对混合伪影(与常规动脉造影相比)。然而,静脉DSA需要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而且投照角度有限。
  由于脑CTV信噪比相对较低,当用于评价血管外脑实质时,效果不佳。应用三维脑CTV时,重建过程具有操作依赖性。在重建过程中,应避免删除静脉窦和皮层静脉,这项工作需要熟悉脑血管解剖的操作者,最好由放射科医师完成。

  1、2011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查询 

  2、2011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

  3、卫生资格考试吧首发2011年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知

  【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网】  【外科主治医师模拟试题】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报考指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视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