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临床检验试题—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9)(4)

时间:2010-01-15 20:13来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肠道。

  2.顶端,鼓槌。

  3.3%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13伤口,厌氧环境。破伤风痉挛毒素。

  14.肉毒毒素。

  15.脆弱类杆菌。

  16.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混合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感染。

  三、单选题

  1.A 2.D 3.B 4.D 5.E 6.D 7.D 8.B 9.C 10.B 11.E 12.A 13.B 14.B 15.C

  16.E 17.D 18.A 19.A 20.B

  四、问答题

  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2.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

  (1)机械性或病理性损伤。由于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屏障功能手损,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组织。(2)菌群失调。(3)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4)局部厌氧环境的形成。

  3.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1)发生在口腔、鼻咽部、胸腔、腹腔、盆腔的感染及其他深部脓肿。(2)分泌物带血或呈黑色,有恶臭。(3)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4)分泌物直接镜检有菌,但一般培养无菌生长。(5)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4.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毒性极强的肉毒毒素,主要随污染的食品经消化道吸收经血液或淋巴液作用于中枢神经核及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快速进入: 免费试用
详情查看: 付款方式
电话咨询: 4000-8787-36
QQ咨询:

卫生资格考试题库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