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刺 皮类药材表面的一种硬而少的突出物,称皮刺,如海桐皮。 空泡 药材加工时用火烘烤过快而形成的中心空隙,称空泡。 油头 药材根头部偶有黑色发粘的油状物称油头,如川木香。 亮星 指药材横切后在阳光下透视,见到的粘液质小点,因能发亮称亮星,如土茯苓...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攻下之...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
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 本类药物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药及矿物药,具有平肝阳、息肝风及镇静安神等作用。分为两类: 1.平抑肝阳药: 本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或平抑肝阳的功效,以及清...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或一般咳嗽每多挟痰,痰多亦每致咳嗽。咳嗽、咯痰和喘息往往同时存在,并互为因果,在治疗时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伍。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
凡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外用药。外治方药有膏、丹、水、酒、散、药线(药丁)等剂型,对患部直接用药。用法包括膏贴、涂、敷、掺、熏、洗、浸、...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并能解除疼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根据发病的病因、部位、一般可分为行痹、着痹及...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 本类中药多为酸苦,可促使体内所停留的毒物、痰涎、宿食等通过呕吐的方法予以排除。 本类药物作用强烈,大都具有毒性,用时慎用。涌吐药止可暂投,中病则止,不可连服、久服。...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这类药物多有酸涩之味,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咳等作用。用于治疗久病体虚、元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