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知识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根据泻下药泻下程度不同,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
药理作用:
1.泻下
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及润滑性泻药。
(1)大黄、番泻叶、芦荟等→结合型蒽苷→口服抵达大肠→细菌酶的作用下水解→苷元→刺激大肠黏膜下神经丛→肠管蠕动增加→排便。
牵牛子→牵牛子苷,巴豆→巴豆油,芫花→芫花酯→强烈刺激肠黏膜→剧烈泻下。
(2)芒硝→硫酸钠→口服后在肠腔内不能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泻下。
(3)火麻仁、郁李仁等→脂肪油→肠道润滑→粪便软化。
脂肪油→碱性肠液→脂肪酸→对肠壁产生温和刺激→通便。
2.利尿:
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等均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大黄→蒽醌→轻度利尿作用,机制: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有关。
3.抗病原体
大黄、芦荟→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毒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商陆、芫花、番泻叶、巴豆等→抑制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某些皮肤真菌。
4.抗炎
大黄、商陆→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后期的肉芽组织增生。
商陆皂苷→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大黄→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5.抗肿瘤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有抗肿瘤作用。
机理: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小结:泻下药→泻下、利尿、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二、常用药物
大黄
「成分」主要含蒽醌衍生物。
蒽醌类以两种形式存在:
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蒽苷:蒽醌苷、二蒽酮苷,为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少部分:游离形式的苷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部位:大肠。口服后,6~8小时发生泻下作用,排出软泥状便。
主要成分: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大黄泻下作用可能包括如下环节:
(1)苷元刺激肠神经:
①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抵达大肠→细菌酶(β葡萄糖苷酶)水解→苷元→刺激肠黏膜、肠壁肌层内的神经丛→促进肠蠕动;
②部分原型蒽苷→小肠吸收→肝脏转化→苷元→血液、胆汁→大肠。
(2)胆碱样作用:蒽酮→兴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
(3)抑制Na+,K+-ATP酶:抑制Na+从肠腔转移至细胞内→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肠蠕动加快。
2.保肝、利胆
保肝:防治肝损伤,降低ALT,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作用环节:
利胆:
3.胃黏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
保护胃粘膜:
抗胰腺炎:
大黄→抑制胰酶活性,如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糜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和胰淀粉酶。治疗急性胰腺炎。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利尿,Na+、K+增加排出。
机制:与抑制肾髓质Na+,K+-ATP酶有关。
大黄→治疗氮质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机理: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活血止血)
(1)止血(促凝血):缩短出血时间,作用确切,见效快。
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机制:①作用局部血管: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②作用于凝血系统:
2)改善血液流变性
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降低。
机制: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组织内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3)降血脂大黄→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脂质。
有效成分:蒽醌类、儿茶素等化合物。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清热解毒)
(1)抗病原体:
大黄抑菌的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2)抗炎
作用机理: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抑制白三烯B4的合成。
(3)抗肿瘤
大黄蒽酮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抗肿瘤。
机理:对癌细胞的代谢的多个环节有影响。
抑制癌细胞的呼吸,氨基酸、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抑制癌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免疫调节
提高感染模型动物的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
抑制内毒素诱生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小结:
泻下清热→泻下;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利胆、保护胃粘膜、抗急性胰腺炎等作用;
活血→改善血流变、降血脂、促凝血。
「现代应用」
1.便秘及各种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
2.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各种菌痢肠炎
4.各种出血性疾病
5.胃溃疡、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前列腺炎
「不良反应」
1.过量生大黄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头昏。
2.大鼠长期服用可出现肝脏毒性。
3.大黄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停药后可引起继发性便秘。
4.长期服用大黄,引起所谓“泻剂结肠”。
芒硝
主要成分:硫酸钠(Na2SO4.10H2O)。
「药理作用」
1.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泻下:硫酸钠→水解→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腔内水分吸收→肠容积扩大→刺激肠壁→肠蠕动增加→致泻。
硫酸钠→本身对肠壁也有刺激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利胆:小剂量芒硝→刺激小肠壶腹部,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道括约肌松弛→促进胆汁排出。
(2)利尿。
(3)抗肿瘤:使致癌剂促癌和诱癌率明显下降。
(4)抗炎:外敷。
「现代应用」
1.便秘
2.急性乳腺炎
3.肛肠病
4.泌尿科病,可作为利尿剂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