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8岁,足月产后5天,下腹疼痛3天,发热1天,阴道分泌物无异味,子宫增大,既往有子宫肌瘤史。本例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产褥感染
B.肌瘤恶性变
C.肌瘤玻璃样变
D.肌瘤囊性变
E.肌瘤红色样变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患者的起病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符合肌瘤红色样变。
子宫肌瘤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坏死,发生机制不清,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有关医学教育网原创。患者可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压痛。肌瘤剖面为暗红色。
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是常见。
囊性变是玻璃样变的继续发展。
肉瘤样变少见,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女性,肌瘤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或伴有不规则出血者应考虑恶变。
钙化多见于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以及绝经后妇女肌瘤,常在脂肪变性后进一步分解成甘油三酯,再与钙盐结合,沉积在肌瘤内。
关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输送,下列哪项不正确
A.约在受精后第3日,受精卵分裂成早期囊胚
B.约在受精后第4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并发育成晚期囊胚
C.约在受精后第10日,晚期囊胚侵入子宫内膜开始着床
D.受精卵的输送主要借助于输卵管的蠕动和纤毛的推动
E.受精卵的发育和输送是同时进行的,不可截然分开
请解释?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受精通常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受精后30小时,受精卵随着输卵管蠕动和输卵管上皮纤毛推动,向子宫方向移动。受精后50小时(8细胞阶段),由于细胞表面粘附蛋白的作用,子细胞开始紧贴,增加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至受精后第3天,含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形成,称桑葚胚。受精第4天,桑葚胚增至100个细胞时,进入子宫腔,子宫腔内液体渗入桑葚胚,形成液腔。约在受精后5-6日,早期囊胚的透明带形消失,囊胚体积迅速增大,受精11-12日形成晚期囊胚。晚期囊胚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女,26岁。第一胎,分娩中,宫口开全2小时10分钟。先露S+2,胎位LOT,宫缩由强转为中已40分钟,宫缩间隔也由2.5分钟延长为4~5分钟,诊断第二产程延长。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下列哪一项:
A.宫缩乏力
B.产妇衰竭
C.中骨盆平面狭窄
D.骨盆出口狭窄
E.胎儿过大
为何不是D,谢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协调性宫缩乏力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临产早期宫缩正常,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时宫缩减弱,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平医学教、育网原创面狭窄,胎先露部下将受阻,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等。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中骨盆平面狭窄时,胎头多于宫口近开全时完成内旋转,因此持续性枕后(横)位可使减速期及第二产程延长,尤期多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头下降延缓与停滞。
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时,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及第二产程停滞,胎头双顶径不能通过骨盆出口。
相关内容
骨盆入口平面:
1.入口前后径:即真结合径。平均长约11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2.入口横径,平均长约13cm。
3.入口斜径,平均长约13cm。
中骨盆平面:为骨盆就小平面,最狭窄。
1.中骨盆前后径,平均长约11.5cm。
2.中骨盆横径,平均长约10cm,此径线与分娩有重要关系。
骨盆出口平面:
1.出口前后径,平均长约11.5cm。
2.出口横径:平均长约8cm.此径线与分娩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平均长医学教育网原创约6cm。
4.出口后矢状径:平均长约8.5cm。当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15cm时,一般正常大小胎儿可以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