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以上腹部为主,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因为胃粘膜萎缩后,胃消化功能会减退,胃排空功能障碍后会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进食后胀满感会加重,引起食欲减退,严重的还会导致体重减轻。少数病例有转变成胃癌的可能。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杨国红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量饮酒(烈酒)、浓茶、咖啡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均会损伤胃粘膜,导致浅表性胃炎转变为萎缩性胃炎;由于幽门功能松弛,肠液和胆汁通过幽门返流到胃,会刺激胃粘膜,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病人应积极地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措施有:
1.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是萎缩性胃炎的致病菌。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首先应进行抗菌治疗。具体方法是在胶体铋剂(果胶铋、奥美拉唑、枸橼酸铋等)中选择1种,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3种抗菌素中的2种,同时服用。
2.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具有保护胃粘膜的常用药物有硫糖铝、胃膜素、叶绿素等。硫糖铝能与胃粘膜的粘蛋白形成保护膜,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胃膜素能在胃内形成膜状物覆盖在胃粘膜上,以减少胆汁反流对胃粘膜的刺激;叶绿素有促进胃粘膜炎症愈合的作用。
3服维酶素治疗。维酶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萎缩性胃炎病人可选用维酶素治疗。
4.控制胆汁反流治疗。胆汁反流是萎缩性胃炎形成的一个常见原因。为了控制胆汁反流,病人可服用吗丁啉(多潘力酮)、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及胃复安等药物治疗。
5饮食疗法。萎缩性胃炎病人应避免饮用浓茶、烈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在进食时应注意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胃酸过低和有胆汁反流的萎缩性胃炎病人,宜多吃瘦肉、禽肉、鱼、奶类等蛋白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
6.消除某些致病诱因。萎缩性胃炎病人为了防止病情加重,应戒烟,戒酒,并避免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水杨酸钠、消炎痛、保泰松和阿司匹林等)。另外,萎缩性胃炎病人还应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7.定期复查。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萎缩性胃炎病人应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病理上无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应每3年检查1次;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5%)应每年检查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4%—8%)应每3个月检查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10%以上)应视为癌前病变,可予手术切除。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脾胃虚弱引起的。脾胃主管饮食消化、营养吸收,起着维持人体气息升降的作用,当脾胃虚弱后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气息瘀滞等一系列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辨症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就是根据病人个体化的情况,针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进食后腹张、容易腹泻、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细等症状时,则判断为脾胃虚弱证,可采取益气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服用方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胀痛(连及两胁)、胸闷不畅、嗳气较多、喜叹息、症状的发作与加重与情志关系较为显著、舌苔薄白、脉弦等症状时,则判断为肝胃不和证,可采取疏肝和胃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服用方剂:柴胡疏肝散。
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隐痛或灼痛、病史久而经常发作、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有裂纹、苔花剥或光红无苔、脉细数等症状时,则判断为胃阴不足证,可采取养阴益胃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服用方剂:益胃汤、一贯煎。如果病人出现上腹部灼热、胀痛、满闷、不思饮食、口渴不欲饮水、口苦口粘、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时,则判断为脾胃湿热证,可采取清热化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服用方剂:芩连平胃散。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一般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约需2-3个疗程,如果胃镜复检没有症状就可以不再服药了。服药后生活应有规律,应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应该适当补充营养,建议少抽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另外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也很重要。症状较轻则建议1-2年复查一次,如果症状较重则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