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供新工具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化卫生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自2001年开展中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来,考试规模逐渐扩大,社会影响日益广泛。不仅促进了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且对卫生专业技术的人才选拔起了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不仅要测试其对医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测试其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临床实践技能水平。考试作为一种对知识和能力的测试手段,其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考试内容、形式、实施过程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考试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人才选拔提供了新工具,人机对话考试就是为适应这种新形势产生的。
人机对话考试,是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根据考试设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组卷、考试,并实现考试结果计算机自动评判或人工辅助评判的考试实践过程。其特点包括:
(1)形象性:人工智能装置、模拟系统的运用使得人机对话考试更加生动、直观。
(2)简易性:通过计算机系统,省略了考生涂卡环节及繁杂的评卷工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3)安全性:可随机组卷,将备选答案顺序打乱,有效地防范作弊行为。
(4)科学性:更及时地检测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考试数据的准确性,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考试成绩真实可靠。
(5)经济性:人机对话考试减少了试卷的印刷、运送等过程,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人机对话的考试方式还可以准确地控制考试时间,设定的时间一旦用尽后,计算机将自动收卷,任何考生无法继续作答,确保了考试时间对所有考生的公平性。同时,人机对话考试在某一层面也测试了考生运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
人机对话考试采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突破了传统考试方法表达试题形式的限制,它可以利用声音、录像、图形等多媒体形式,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文字和画面相结合,借助典型病例和各种生动的画面(如典型体征、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营造接近临床实际的环境,通过计算机显示,考生边观察边分析边判断边回答问题,能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出考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正确评价,更好地实现资格考试实施的初衷,为选拔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依据。
人机对话考试是国内外医学考试发展的方向
对于临床实践能力测试评估科学化的研究和探索,在西方特别是英美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且从未停止过。以美国专科医师证书考试为例,侧重考查知识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考察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急症处理,以及一些复杂案例的处理,来鉴定考生对相应核心知识及技术的掌握。人机对话考试在越来越多的证书考试中得到普遍应用,美国普通内科医师证书考试2003年开始启动人机对话考试,考试题型全部为最佳项选择题,对基本常识概念的考查只占很小的部分;重点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综合理解判断能力,75%以上的题目涉及病案分析,题干内容一般包括简要的病情陈述,病史介绍,列表、图片等。共包括四个部分,每部分有60道题;每部分答题时间为2小时。考试时间(包括练习、正式答题、休息时间)大约持续10个小时;美国执业医师考试第三站部分测试中包含大约9个计算机模拟病例情景测试(CCS)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考查考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承担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工作的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已多次邀请医学专家、教育测量学专家就如何考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了大量调研。人机对话考试的新题型(案例分析题)将主观题客观化,一方面继承了选择题的优点,如高信度和高效度,快速出成绩,更容易做数据分析并提供信息反馈等;另一方面,案例分析题着重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实现作答的不可逆性,更接近现实临床情景。
在2007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实行人机对话考试的科目即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试将分为两个时段进行,时间分别为1.5小时,用一个半天完成。专业知识科目考试结束后,考生休息1小时,然后再进行专业实践能力1.5小时的考试。
对于参加考试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除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人机对话考试形式、题型和特点,方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