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骨科工作越来越多,高水平的骨科医生不足,群众对骨折治疗的认识存在误区等等,比如一般医生和病人都认为骨折复位必须“严丝合缝”,其实不一定。
骨折治疗的目的是在获得骨折愈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病人一旦骨折后,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首先要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恰当的固定,然后病人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最佳的功能恢复。
那么,什么样的复位才是满意的复位呢?一般来说,如果骨折发生在关节内部,则要求对骨折进行严格复位,即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如果骨折发生在四肢的骨干部位,则骨折达到功能复位即可获得接受。
对于四肢骨干部位的骨折复位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前,医生在开展骨折手术时,坚持的原则是尽可能使骨折达到完全的“解剖复位”,同时进行坚强、牢固的固定。但是,随着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不断研究和认识,医生们发现,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中除了满意的复位和牢靠的固定外,还要求骨折部位有良好的骨生长能力,即骨折部位的软组织、肌肉、血管等结构尽可能少地被干扰。如果这些组织被广泛地损害,不但对骨折愈合不利,对肢体最终的功能恢复也造成影响。有一位女性患者,因车祸导致右大腿股骨中段粉碎骨折,在当地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手术切口范围很大,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及固定均满意,但患者愈合时间很长,术后1年才开始下地负重,而且膝关节僵直,屈伸活动受限。
近些年来,随着骨科医疗设备的发展,大大减少了病人因手术而造成的创伤,为微创手术提供了条件。医生利用专用骨科手术床,可以使病人在很小的手术创伤下获得功能复位及牢靠固定,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如有一位股骨粉碎骨折的患者,骨折范围占到整个股骨长度的1/3以上,采用闭合复位,手术没有直接暴露骨折部位,只是在臀部切一小口,对患者创伤很小。虽然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块之间没有完全复位,但达到了功能复位。患者术后三个月即开始下地负重,术后五个月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