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I型超敏反应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被动转移
A 致敏淋巴细胞
B 患者的血清
C 特异性转移因子
D 生物活性介质
E 特异性IgE形成细胞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常见错误为选C,是由于认为I型超敏反应可以被动转移,应该是通过特异性转移因子转移的,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I型超敏反应是IgE参与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没有致敏淋巴细胞参与;反应性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即将致敏动物血清注入正常动物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动物即进入致敏状态,此时进入决定性注射,就可以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B
2.I型超敏反应中,细胞内cAMP降低和(或)cGMP升高能引起
A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B 淋巴细胞增生
C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
D T c细胞对靶细胞的破坏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I型超敏反应时cAMP和cGMP对其发生的调节。常见错误是选C,属记忆混淆。cAMP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而cGMP的作用与cAMP相反可促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故cAMP减少或cGMP升高时,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答案:A
3. I型超敏反应时,细胞内Ca2+升高能
A 淋巴细胞增殖
B 增强细胞膜稳定性
C 肥大细胞脱颗粒
D 生物活性介质减少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I型超敏反应发生时胞内Ca2+变化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B,对细胞脱颗粒时胞内Ca2+浓度变化不了解。当变应原进入已致敏机体与IgE分子结合,引起IgE受体桥联时,①FcεR聚集可激活甲基转移酶,使膜磷脂甲基化,从而激活钙通道;②FcεR聚集可抑制腺苷环化酶,使caMP生成减少,促进细胞内贮存Ca2+释放入胞浆;③FcεR聚集可通过G蛋白的作用激活磷脂酶C,使细胞内贮存Ca2+释放。上述过程引起胞内游离Ca2+升高,细胞膜稳定性下降,促进细胞脱颗粒。
答案:C
4.释放介导I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细胞是
A 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D B淋巴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的理解及记忆。常见错误为选D,是由于认为I型超敏反应是IgE引起的,而IgE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这属于理解错误。I型超敏反应是IgE通过FcεR结合到细胞上,引起细胞脱颗粒的一种变态反应。FcεR主要有高亲和性的FcεRI,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εRII亲合力低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上,因此I型超敏反应可释放生物学活性物质的细胞是肥大细胞。
答案:C
5.I型超敏反应炎症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A 中性粒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单核细胞
D 肥大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I型超敏反应炎症中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的问题。常见错误是选D,认为I型超敏反应以肥大细胞(或者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为主,所以炎症时也以肥大细胞浸润为主。该理解是错误的。I型超敏反应,晚期反应会有炎性细胞的浸润,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组织中,在血循环中仅有少量存在。早期反应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生产的ECF—A促使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到变应原局部,通常嗜酸性粒细胞不表达高亲和性FcεRI,当它们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L—3、IL—5、GM—CSF或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后,可表达高亲和性FcεRI并使表面CRI及FcrR表达增加。这些变化使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学活性介质,引起炎症。
答案:E
6.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
A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B 迟发型超敏反应
C 速发型超敏反应
D 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E 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I型超敏反应概念的理解。I型超敏反应由于发生比较快,一般在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几秒-几十分内发生,所以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若有错选的即对囤超敏反应不了解造成的。
答案:C
7.下列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I
A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C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FcεRI表达的情况。常见错误是选B,属于记忆混淆,对肥大细胞掌握较好,对另一种细胞则印象不深。FcεR有两种:高亲和力的FcεRI与低亲和力的FcεRⅡ,FcεR主要表达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εRⅡ主要表达在B细胞和单核细胞上。
答案:D
8.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反应的最主要介质是
A 组胺
B 白三烯
C 肝素
D 腺苷环化酶
E 血小板活化因子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Ⅰ型超敏晚期反应参与成分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E,认为血小板活化因子可凝集和活化血小板,使之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增强和扩大I型超敏反应。该问题中指的是最主要的介质就应该是白三烯,它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加。
答案:B
9.可以被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的是
A 激肽酶
B 5—羟色胺
C 白三烯
D 前列腺素
E ECF—A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活性物质灭活的酶的泄底理解。常见错误是选D,认为芳基硫酸酯酶对前列腺素敏感。实质芳基硫酸酯酶可灭活的物质是白三烯。
答案:C
10.氨茶碱通过哪种机制提高胞内cAMP
A 刺激口—肾上腺素能受体
B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C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 抑制磷酸二酯酶
E 激活磷酸二酯酶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cAMP升高条件的理解。常见错误是选A,认为氨茶碱刺激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增进腺苷环化酶活性,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形成环磷酸腺苷(cAMP)。该理解是错误的,氨茶碱使cAMP升高的机制是其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分解下降,cAMP升高。
答案:D
1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
A 磷脂酶D
B 组胺酶
C IgE
D LTs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Ⅰ型超敏反应中生物学活性介质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C,是对问题理解错误所致,认为IgE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物质。但问题中指的是生物活性介质,应该是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LTs(白三烯)。
答案:D
12.下列哪项能诱导已被豕草花粉致敏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A 抗IgE的F(ab,)2
B 抗豕草花粉变应原的IgE
C 豕草花粉变应原的一个单价片段
D 抗豕草花粉变应原的IgE
E 抗IgE的Fab与细胞表面IgE结合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条件的理解。常见错误是选E,认为致敏机体肥大细胞上的IsE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刺激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IgE促使肥大细胞活化的条件是两个相邻IgE的Fab段同时与抗原或抗IgEFab的抗体结合引起FcR桥联才能活化肥大细胞。因此,答案应为抗IgE的F(ab,)2,其他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A
13.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A 过敏性休克
B 特应性皮炎
C 新生儿溶血症 .
D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E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分析:本题旨在学生对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C,认为新生儿溶血症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IgG型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而引起的,应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又称血管炎型,指的是IC(免疫复合物)没有被及时清除而沉积在血管周围或其他组织后激活补体而引起的血管损伤,与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不同。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答案:D
14.下列哪项属Ⅳ型超敏反应的机制
A 过敏性休克
B 血清病
C 类风湿性关节炎
D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E 系统性外斑狼疮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Ⅳ型超敏反应常见病的认识。常见错误为选E,可能由于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皮肤病变,与接触性皮炎(Ⅳ型超敏反应)混淆。I、Ⅱ、Ⅲ型超敏反应均由从参与的,而Ⅳ型超敏反应是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过敏性休克是I型超敏反应;血清病是Ⅲ型超敏反应;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Ⅲ型超敏反应;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是T细胞活化后引起的细胞免疫,为Ⅳ型超敏反应。
答案:D
15.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 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E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分析:本题旨在考核学生对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掌握情况。常见错误是选E,认为Ⅳ型超敏反应是以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则是比较重要的炎性细胞。Ⅳ型超敏反应是T淋巴细胞活化后产生细胞因子,促使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即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活化清除抗原的同时引起炎症。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