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0年检验技师资格考试试题——基础理论知识(1)(2)

时间:2010-02-21 16:09来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11简述脑脊液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答:脑脊液中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恒定的在病理情况下因疾病种类不同,细胞数量变化很大,所以细胞计数和分类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为<10个/ul.儿童较成人稍高。多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

  11~30个/ul时为轻度增高,31~100个/ul时,为中度增高;200~500个/ul为高度增高;500~1000/ul为剧烈增高,最高可达>10000/ul.白细胞20个以上应进行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数剧烈增加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少或中度增加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治疗中可作为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细胞数减少是临床好转的标志。

  12简述血液的一般物理性质。

  答: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血浆约占0.55,血细胞约占0.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复杂的胶体溶液,组成非常恒定,其中固体成分占0.08~0.09,水分占0.91~0.92.固体成分包括各种血浆蛋白、营养成分、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终产物等。

  血液pH为7.35~7.45,比密为1.050~1.060,相对粘度为4~5,血浆渗透量为300mOsm/kgH2O,血液离体后数分钟即自行凝固。

  13哪些生理因素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或减少?

  答:⑴年龄与性别:新生儿期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明显增高,出生两周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女性由于月经、内分泌等因素,21~35岁者血红蛋白均维持最低水平。⑵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寒冷等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⑶高山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可因缺氧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⑷长期多次献血者红细胞可代偿性增加。⑸妊娠后期,某些老年人及6个月至2岁婴儿均可出现生理性贫血。

  14哪些生理变化可影响白细胞计数?

  答:⑴年龄:新生儿期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109~30×109/L,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初生儿外周血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0.⑵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弛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一倍。⑶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胞短暂增高。⑷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一个月白细胞可增高,分娩时可高达34×109/L,产后2~5日内恢复正常。由于生理因素,同一检测对象白细胞计数波动可达50%.

  15简述血细胞的基本结构。

  答:血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其它细胞相似。在结构上各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三大部分。⑴细胞膜是细胞表面包着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⑵细胞浆也称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活体状态时为透明的胶状物。细胞浆内包括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细胞器。细胞浆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数血细胞含大量的RNA和酶。它们与生物氧化、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浆内还有营养物、分泌物排泄物和色素等。⑶细胞核由核膜、核染色质、核质、核仁等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组蛋白,其中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6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含义。

  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组表现多样化、转归不一的临床血液学综合征。由于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在拟定MDS诊断标准的全国性会议召开以前,其名称、标准等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将那些长期贫血而按常规抗贫血治疗又无明显疗效的所谓难治性贫血或外周血呈三系均低,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的所谓“增生性再障”;又因某些病人仅长期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而被诊断为“假性粒细胞缺乏症”者以及由于某些病人最终转为白血病而一直称为“白血病前期”等类病人都归属这类疾病的范畴,统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7简述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答:在内源性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因子Ⅹ的激活过程中,因子Ⅸa、生成以后的反应直到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止,均在磷脂表面上进行,磷脂来源于血小板。正常血小板是无凝血活性的,只有当血小板粘着于异物(胶原等)以后,血小板膜发生改变,才提供有凝血活性的磷脂表面,因子Ⅸa、Ⅷ和Ca在磷脂表面上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催化因子Ⅹ的激活。血小板因子3(PF3)即血小板磷脂,其中以丝氨酸磷脂的凝血活性最强。另有人报告,血小板还含有因子Ⅺa的活性,可直接催化因子Ⅸ的激活,这可以说明为什么缺乏因子Ⅶ的病人可无出血症状。此外,血小板中有多种促进凝血的因子,如血小板因子Ⅰ可能是吸附于血小板上的因子Ⅴ,可以促进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化;血小板因子Ⅱ可以促进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催化作用。血小板因子Ⅳ是可中和肝素的碱性蛋白质,又叫抗肝素因子,可使肝素失去其抗凝血活性。

  18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

  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又称腺性热)。多发于青少年,由密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多经5天~15天潜伏期后开始发病。

  19简述传染性单核增多症的临床症状。

  答:主要为不规则发烧、乏力及伴头痛、剧烈咽痛及咳嗽;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皮疹。由于异常淋巴细胞在体内大量增生也向非淋巴组织,如肝、心、脑、肾等器官浸润,而骨髓受累较少见。因此,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20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

  答:寄生虫病与其它传染病一样,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⑴传染源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至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⑵传播途径多数的的传播途径须包括离开宿主、在外界生存和进入新宿主3个阶段。⑶易感人群。防治原则:⑴控制与消灭传染源。⑵切断传播途径。⑶保护易感人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快速进入: 免费试用
详情查看: 付款方式
电话咨询: 4000-8787-36
QQ咨询:

卫生资格考试题库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