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素
第一代 萘啶酸 G-
第二代 吡哌酸 G-、部分G+菌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G-、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
第四代 新氟喹诺酮类 G-、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厌氧菌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氟喹诺酮类共性:
【药动学特点】
1.口服吸收好,但易受阳离子影响。
2.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体内分布广
a.肺、肾、肝等内脏 b.骨、关节 c.脑脊液
3.大多以原形经肾排泄:(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
少数经肝脏代谢:环丙沙星、诺氟沙星
【抗菌作用】特点
1.革兰阴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孢菌
2.革兰阳性球菌
3.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
【临床应用】
1.泌尿生殖道感染——氧氟、洛美、依诺
2.肠道感染——可替代氯霉素作治疗伤寒的首选药
3.呼吸道感染——可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军团菌、分枝杆菌感染
4.骨骼系统感染: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首选
5.皮肤软组织的感染
6.其他: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腹腔炎等严重感染 (伤寒)
【耐药性】本类药物中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光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关节痛、肌肉痛、关节炎
幼年动物轻度软骨组织损害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物及甲氧苄啶
分类:短效类>10h 中效类10--24h 长效类<24h
一、磺胺类药物共性:
SD SMZ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量达血药浓度的40%-80%,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抗菌作用】特点
1.革兰阳性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2.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鼠疫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
3.对立克次体不仅无效,反而能刺激其生长
磺胺类药物
【临床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SD
2.呼吸道感染——SMZ+TMP
3.泌尿道感染——SIZ
4.伤寒 ——SMZ+TMP
5.鼠疫——SD+链霉素
6.肠道感染
7.局部软组织和创面感染:磺胺嘧啶银——铜绿假单孢菌
【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的损害
预防:①加服碳酸氢钠;②多饮水;③定期查尿常规
2.过敏反应 磺胺类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3.造血系统反应: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
4.其他:新生儿黄疸
二、常用磺胺类药
1.磺胺嘧啶(SD)
【作用特点】1.口服易吸收,易通过血脑屏障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曾经首选
3.尿路感染:+碳酸氢钠
4.鼠疫:+链霉素
2.磺胺甲噁唑(SMZ)
【作用特点】1.口服易吸收,脑脊液<SD
2.乙酰化物尿中浓度高,尿路感染
3.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
4.伤寒:+TMP
3.磺胺嘧啶银 外用于铜绿假单孢菌感染
4.磺胺醋酰眼部感染
三、甲氧苄啶(TMP)
磺胺增效剂,合用可 a.增效、b.防耐药
复方新诺明——TMP+SMZ(1:5)
双嘧啶片———TMP+SD (1:10)
【临床应用】
呼吸道、尿路、肠道感染;
脑膜炎、败血症;
伤寒、副伤寒;
恶性疟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