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科目】:野黄豆, 菽, 山黄豆, 蔓豆.豆科
【植物形态】:一年生缠绕性草本, 主根细长, 可达20cm(厘米)以上, 侧根稀疏, 蔓茎纤细, 略带四棱形, 密披浅黄色, 紧贴长硬毛.叶互生, 3小叶, 总叶柄长2~5.5cm(厘米), 被浅黄色硬毛; 小叶片长卵状披针形, 披针状长椭圆形或为卵形, 长2~6.5cm(厘米), 宽1~3.5cm(厘米), 基部菱状楔形、宽楔形或近圆形, 先端渐尖或少有钝状, 并具短尖头, 侧生小叶片基部常偏斜, 表面绿色, 背面浅绿色, 两面均有浅黄色紧贴硬毛, 叶脉于两面稍隆起, 全缘, 小叶柄根短, 密披棕褐色硬毛, 基部具小托叶, 细小而呈针状.花蝶形, 淡红紫色, 腋生总状花序, 花萼钟状, 5裂, 旗瓣近圆形, 雄蕊常为10枚, 单体.子房上位, 1室.荚果线状长椭圆形, 略弯曲, 种子2~4粒.
【生态分布】:产我国南北各省; 多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和路边以及山麓、郊野、田边及土埂上.
【药用部分】:干燥种子、根、藤与荚果入药, 夏秋采收.
【作用功效】:种子性味甘, 微寒.能清肝火, 解痘毒.藤和荚果治盗汗, 小儿疳积, 目生翳障初起, 根治伤筋.
【用量用法】:种子1.5~4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