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失常,包括血虚、血瘀和血热等病理变化。
1.血虚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多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化血不足,或久病不愈,营血暗耗所致。常见临床表现有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头目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等。
2.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血瘀的形成,一是与气虚推动无力、气滞血行不利、血寒经脉拘急、血热相互搏结等原因,使血行不畅有关;二是与内外伤、气虚失摄、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有关。常见临床表现有刺痛,痛处固定,昼轻夜重,拒按,肿块固定,瘀在肌肤则皮色青紫或青黄,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另因瘀阻的部位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3.血热
血热,是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多由邪热入血,或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所致。由于血得温则行,故在血热的情况下,血液运行就加速,甚则灼伤脉络,迫血妄行,邪热又可煎熬血和津液。所以,血热的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及伤阴表现为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