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中药师辅导精华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

时间:2010-01-11 17:36来源:中药学职称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一、基本知识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清热药。

  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五类。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清热药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特点:抗菌谱较广,抑制:

  2)细菌: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黄连、黄柏→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苦参、龙胆草、金银花、连翘、青黛、鱼腥草→多种皮肤真菌;

  4)病毒:银花、连翘、黄芩等→流感病毒;蒲公英、败酱草等→单纯疱疹病毒;

  大青叶→乙脑病毒、腮腺炎病毒;

  夏枯草、栀子、蚤休、半枝莲等→乙型肝炎病毒;

  5)原虫:白头翁、鸦胆子→阿米巴原虫,青蒿、鸦胆子→疟原虫。

  6)已知的抗菌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连、黄柏)、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2.抗毒素:抗细菌内毒素,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1)直接作用:降解内毒素,拮抗外毒素;

  2)间接作用:降低细菌毒力。

  3.抗炎:多数清热药→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4.解热:多数清热药。青蒿、栀子→降温。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多数清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黄芩等→免疫抑制,抗过敏。

  6.抗肿瘤。

  总之:清泄里热→抗病原体、抗毒素、抗炎、解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有关。

  二、常用药物

  黄芩

  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

  ①黄芩素、汉黄芩苷元。

  ②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③抗病毒: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抗炎

  黄芩素、黄芩苷→抑制急性炎症反应。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1)机制: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

  2)抑制组胺释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抑制免疫反应: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作用环节: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芩苷,提高巨噬细胞、NK细胞功能。

  (4)解热。

  (5)保肝、利胆(清肝胆):保肝: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6)镇静:中枢抑制。

  (7)对血液系统影响

  作用复杂:黄芩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芩素等→抗凝血: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产生。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静、保肝、利胆等。无抗肿瘤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黄酮类成分。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清除自由基。

  (3)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临床应用】

  1.小儿呼吸道感染

  2.急性菌痢

  3.病毒性肝炎

  4.疖疔、外痈、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

  5.急性胰腺炎

  黄连

  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素)。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①黄连、小檗碱→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结核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②体外实验:

  1)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

  2)抗真菌、抗阿米巴;

  3)抑制多种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

  ③特点: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黄连抗菌作用环节可能包括:①破坏细菌结构;②抑制细菌糖代谢(抑制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①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②对抗大肠杆菌、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③对抗非感染性腹泻。

  (3)抗炎、解热

  ①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急性炎症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慢性棉球肉芽肿。

  ②机制:抑制白细胞功能;抑制磷脂酶A2(PLA2)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

  ③解热:抑制中枢发热介质(cAMP)的生成、释放。

  (4)镇静催眠:

  ①小檗碱、黄连碱→中枢抑制作用,较弱。

  ②叔胺类生物碱,如四氢小檗碱、四氢黄连碱→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作用,强。

  (5)降血糖:

  ①黄连煎剂、小檗碱→正常、高血糖动物→降低血糖;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

  ②机制:抑制糖原异生,促进葡萄糖酵解。

  ③小檗碱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对糖尿病性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

  (6)抗溃疡:

  机制: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

  (7)抗肿瘤:

  ①黄连→鼻咽癌→细胞毒作用。

  ②小檗碱→胃癌→促进癌细胞分化。

  ③小檗碱→抑制癌细胞呼吸,阻碍癌细胞嘌呤、核酸的合成,干扰癌细胞代谢等途径→抗癌。

  小结:

  抗病原体、抗内毒素、抗炎、抗肿瘤、解热;镇静催眠、降血糖、抗溃疡、抗腹泻。无免疫调节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小檗碱→对心脑血管、血液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个)

  ①正性肌力作用:心衰模型→抗心力衰竭→使心排血量增加。机理: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②负性频率作用:小檗碱静脉→减慢心率。

  ③抗心律失常:对抗实验性心律失常。机制: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研究发现:小檗碱能抑制心肌Na+内流,大剂量Ca2+通道阻滞。

  ④降压:机制: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慢心率。

  ⑤抗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体外:小剂量小檗碱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大剂量小檗碱加重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

  (2)抗脑缺血:

  小檗碱→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对缺血再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机制: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异常升高。

  (3)抗血小板聚集:

  机制: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Ca2+拮抗作用。

  新的药理作用:具有显著的心血管药理活性,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现代应用】

  1.感染性疾病

  2.心脑血管性疾病

  3.糖尿病

  4.烧伤

  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

  金银花

  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抗菌范围广: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绿脓杆菌。

  ②抗病毒,提高动物抗病毒感染能力。

  ③特点:金银花与连翘、青霉素等合用,抗菌作用互补或增强。

  ④抗菌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对内毒素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并加速内毒素从血中清除。

  3.抗炎、解热:抑制炎症渗出,炎性增生。

  4.增强免疫: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小结:

  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解热、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现代应用】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小儿肺炎

  3.急性扁桃体炎

  4.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菌痢、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慢性湿疹、钩端螺旋体病等。

  大青叶与板蓝根

  大青叶主要化学成分:菘蓝苷(大青素B)、靛蓝、靛玉红、色胺酮、挥发油等。

  板蓝根主要化学成分:靛蓝、靛玉红。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抗菌范围广:细菌、病毒、钩端螺旋体、真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②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

  ③特点:

  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抑制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

  3.保肝:

  大青叶、板蓝根→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板蓝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滴度下降。

  小结:

  抗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肝。

  【现代应用】

  1.上呼吸道感染

  2.扁桃体炎、咽炎

  3.急性传染性肝炎

  4.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青蒿

  主要成分:青蒿素。

  【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1)抗菌、抗病毒:

  ①细菌:青蒿水煎液→抑制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强,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②真菌:青蒿挥发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杀作用。

  ③病毒:青蒿素→抑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

  (2)抗疟原虫

  ①青蒿素、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青蒿酯钠→有良好抗疟作用。

  ②特点:高效、速效、低毒。

  青蒿素→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但对红细胞前期、外期无影响。

  ③机制:影响疟原虫的膜结构:影响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营养的供给。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是抗疟的必要基团。

  2.抗炎:莨菪亭是其抗炎成分之一。

  3.解热、镇痛:以花前期采作用强。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青蒿素对正常动物无影响。

  ②对皮质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青蒿素→增强。

  ③青蒿琥酯→免疫调节作用。

  5.抗癌。

  小结:

  截疟→抗疟原虫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解热、免疫调节、镇痛等作用。

  【现代应用】

  1.疟疾

  2.高热

  3.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栀子

  有效成分:栀子苷,去羟栀子苷(京尼平苷)、水解产物京尼平。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皮肤真菌、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炎。

  (3)镇静、镇痛(泻火除烦):熊果酸→镇静作用;京尼平苷→镇痛作用。

  (4)降温、解热:熊果酸降温的有效成分。

  (5)利胆、保肝(清湿热):保肝作用,生品作用为强,炒炭无效。

  小结:

  抗病原体、抗炎、解热;镇静、镇痛;保肝、利胆。

  2.其他药理作用

  (1)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苷→降低胰酶活性。

  (2)降压。

  【现代应用】

  1.急性黄疸型肝炎

  2.扭挫伤

  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鱼腥草

  主要化学成分:挥发油(鱼腥草素)、黄酮。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主要成分:鱼腥草素。

  ②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增强免疫:提高非特异性免疫。

  ②抗过敏:抑制过敏性介质,松弛平滑肌→平喘。

  【现代应用】

  1.急性呼吸道感染

  2.妇科炎症、不孕症

  3.癌性胸腔积液

  4.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病、细菌性痢疾

  知母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①细菌: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②真菌:致病性皮肤真菌、白色念珠菌。

  ③病毒:异芒果苷、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解热。

  (3)抗炎:芒果苷→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水肿、棉球肉芽肿。

  (4)对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降低交感神经、β受体功能。

  (5)降血糖。

  2.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对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保护肾上腺皮质,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3)抗癌。

  小结:

  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解热、抑制交感。

  降血糖、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快速进入: 免费试用
详情查看: 付款方式
电话咨询: 4000-8787-36
QQ咨询:

卫生资格考试题库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