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护理是护士资格考试的相关知识点,如下:
一、定义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的总称。结石的形成和环境、全身及泌尿系疾病有关。我国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都是高发区,南方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多见于青壮年,男女比例大约为3:1.
二、病因
1、局部包括a.细菌(坏死组织,脓块等可形成结石核心;分解尿素为氨,磷酸盐沉淀形成结石);b.异物(针线塑料等);c.尿淤滞(尿路梗阻,长期卧床)。
2、全身因素代谢紊乱(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痛风)。
3、水源(含钙量高)。
4、其他药物(vitC,复方阿司匹林可转化为草酸钙结石,磺胺可引起磺胺结石)。
三、临床表现
1、上尿路结石症状:
a疼痛:肾结石,无梗阻可不痛。若结石活动突然阻塞,可突然绞痛。疼痛性质为阵发性绞痛,疼痛沿输尿管走向反射,可向大腿内侧,会阴部放射。疼痛时难以忍受,面色苍白出冷汗,常伴恶心呕吐。
b血尿:结石运动时损伤粘膜出血,常在绞痛后出现显微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c感染症状:结石伴感染时,可出现膀胱刺激征等症状,如继发肾积脓,可出现高热、寒战等。
2、下尿路结石症状:
膀胱结石主要是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和排尿中末疼痛。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并感疼痛。尿道结石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甚至急性尿潴留。
四、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B超检查、输尿管肾镜、膀胱镜检查。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0.6CM,表面光滑,无尿路梗阻及合并感染,纯尿酸或胱氨酸结石的病人);
2、药物治疗调节尿PH,解痉止痛,抗感染等;
3、体外冲击波碎石(<2.5CM的结石);
4、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
六、护理
1、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有无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休息:发作期卧床休息,注意防止其坠床。
3、镇痛: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深呼吸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不能缓解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如肌注阿托品或杜冷丁,必要时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杜冷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头痛、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可致瞳孔散大、惊厥、幻觉、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昏迷等,用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也可用山莨菪碱或用黄体酮,均能解痉并增加输尿管蠕动而缓解痉挛。山莨菪碱的副作用一般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应观察患者用药后痉挛缓解的情况,做好解释工作并配合医生做其他相关治疗,包括:a合并感染者按医嘱给抗生素治疗;b恶心,呕吐严重者按医嘱补液,注意电解质平衡。
4、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尿路结石的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七、健康宣教
1、鼓励多饮水至少每日饮水2000~3000ML,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也须饮水500ML,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200ML.多饮水可冲洗泌尿系统,又可稀释尿液,改变尿PH.
2、活动与休息有结石的病人在饮水后多活动,选择跳跃性活动课促进结石排出。
3、饮食指导根据结石成分调节饮食。
含钙结石者宜食用含纤维丰富的食物,限制含钙、草酸多的食物(钙: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坚果,草酸:浓茶、菠菜、番茄、土豆、芦笋等);
尿酸结石者不宜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嘌呤:动物内脏、豆制品、啤酒),应多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食黑木耳,因其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结石剥脱、分化、溶解、排出体外。另多食维生素A含量多的食物,维持尿道内膜健康,防止结石复发,如胡萝卜、香瓜、牛肝等。
4、复查:定期尿液检查、X线或B超检查,观察有无复发及残余结石情况。若出现剧烈肾绞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血尿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