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健康教育的概念
医院健康教育,又称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二、患者教育的分类及内容
(一)门诊教育
门诊教育是指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差异性大,不可能针对每个患者的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因此,门诊教育往往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侧重于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门诊教育主要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和健康教育处方。
1.候诊教育——指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性疾病的防治所进行的健康教育。
2.随诊教育——指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
3.咨询教育——指医护人员对门诊患者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与健康的问题进行解答。
4.健康教育——处方指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二)住院教育
住院教育是指在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由于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医护人员对患者比较了解,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住院教育主要包括人院教育、病房教育和出院教育。
1.入院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教育。人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住院环境,遵守住院制度,配合治疗。
2.病房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病房教育的内容应较系统、深入,主要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并发症、治疗原则、生活起居、饮食等知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出院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进行的教育。出院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效果、病情现状、继续用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出院后继续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三、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程序
患者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一样,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确保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患者健康教育包括评估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效果五个步骤。
(一)评估教育需求
评估教育需求是患者健康教育程序的第一步骤。通过调查分析,评估教育需求旨在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为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1.评估内容
评估教育需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患者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知识水平;
(2)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
(3)患者的学习能力;
(4)患者的环境因素。
2.评估方法
评估教育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1)直接评估——通过与患者的接触、谈话直接获得。
(2)间接评估——通过阅读患者的病历、分析病史及其健康影响因素获得。
(二)确定教育目标
确定教育目标即明确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目标,为制定教育计划奠定基础。
(三)制定教育计划教育计划主要由教育时间、场所、内容、方法和工具及教育人员五个部分组成。
1.教育时间——从患者进入院到离开医院期间,均为健康教育时机。
2.教育场所——患者健康教育应在适宜的场所进行,以免使患者或家属感到不安或尴尬。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确保其针对性。
4.教育人员——患者健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
5.教育方法及工具——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以增进教育的效果。
(四)实施教育计划
在实施教育计划过程中,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注重信息的双向传播;
2.适当重复重点内容;
3.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
4.注重教育者的态度。
(五)评价教育效果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及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教育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评价教育需求、教学方法及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1.评价教育需求——评价以往患者教育需求的评估是否准确、完整。
2.评价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方法是否恰当、教育者是否称职、教材是否适宜。
3.评价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目标有不同的层次,前一层次的目标往往是下一层次目标的基础。评价时,应参照计划目标,在活动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