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2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第三章 第1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时间:2012-04-26 15:13来源:护士资格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一、食管的解剖生理概要
  食管上连咽部,下端与贲门相连接,长约25cm
  三处狭窄:
食管上端
       主动脉弓水平
       食管下端
  这三处狭窄是生理性的,但常为瘢痕性狭窄、憩室、肿瘤等病变的好发区域。

  二、胃的解剖生理概要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为一弧形囊状器官,上连食管,
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壁从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
  黏膜层有丰富的腺体,由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
  壁细胞:分泌----
盐酸和抗贫血因子
  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有保护黏膜、对抗胃酸腐蚀的作用。
  胃底和胃体: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胃窦:只含黏液细胞;
  胃窦部有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底部尚有功能不明的嗜银细胞。
  胃的功能:胃是贮存和消化食物的重要脏器,具有
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
  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完全排空约需
46小时

  三、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长约25cm,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四部分。功能:分泌碱性十二指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空肠:大部分位于上腹部
  回肠:位于左下腹和盆腔,末端连接盲肠。小肠的功能: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内分解和吸收。

  四、大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1.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
  结肠功能: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结肠内存在大量细菌,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
  2.阑尾:起于盲肠根部,其体表投影约在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
  3.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
  肛管直肠环:由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部分肛提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功能:括约肛管的功能,若手术切断后,可引起肛门失禁。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肛管长约3cm
  齿状线的临床意义:
  1)上皮组织、神经支配、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齿状线为分界,之上:内痔,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淋巴向上回流——入盆腔淋巴结。之下:外痔,脊神经支配。(有痛觉)淋巴向下回流——入腹腔淋巴结。
  2)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常见的有骨盆直肠间隙、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直肠的主要功能:排便,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五、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胆道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胆道系统功能: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

  六、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正常成人胰腺长约1520cm,分头、颈、体、尾四部。胰管是胰腺的输出管道,其近端多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这种共同通路或开口是
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功能: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1)胰腺外分泌功能:产生胰液,每日分泌量约7501500ml,主要成分为水、碳酸氢盐和消化酶。胰消化酶以胰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为主。胰腺的内分泌功能:由胰岛的多种细胞构成。B细胞:数量最多,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还有少数胰岛细胞分泌胰多肽、促胃液素、血管活性肠肽等。

  七、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二)胃
  溢奶和呕吐的原因: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加上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和呕吐。
  (三)肠
  小儿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肠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
  (四)肝
  肝细胞发育尚不完善,肝功能亦不成熟。解毒能力较差。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五)肠道细菌
  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六)健康小儿粪便
  1.纯人乳喂养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糊状,不臭,有酸味,每日排便24次。
  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1周岁后减至12次/日。
  2.人工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稠,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2次,易发生便秘。
  3.混合喂养儿粪便与单纯牛乳喂养儿相似,但较软、黄色。添加辅食后,粪便性状逐渐接近成人。每日12次。

  七、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
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二)胃
  婴儿
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加上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和呕吐。
  (三)肠
  小儿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肠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吸收不良。
  (四)肝
  肝细胞发育尚不完善,肝功能亦不成熟。解毒能力较差。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五)肠道细菌
  
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六)健康小儿粪便
  1.纯人乳喂养儿粪便呈
黄色或金黄色,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不臭,有酸味,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1周岁后减至12次/日。
  2.人工喂养儿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稠,为碱性或中性,
量多,较臭,每日12次,易发生便秘。
  3.混合喂养儿粪便与单纯牛乳喂养儿相似,但较软、黄色。添加辅食后,粪便性状逐渐接近成人。每日12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