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精神病学家伊莉莎白。库布勒。罗斯博士于1969年在《死亡与濒死》一书中将临终病人复杂心理和行为归纳为五个典型的阶段。此研究在世界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1.否认期
患者极力否认即将到来的死亡,拒绝接受事实,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希望诊断错误。这个阶段可以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护理上要注意,不要揭穿此时病人的心情,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希望能尽快接受现实。而不应延长此阶段,并且,言语要于其他医务人员一致。
2.愤怒期
此时,已知病情、预后,但不能理解,气愤命运不公,为什么死亡会选择了他。常迁怒于医务人员、家属、物品等,以发泄内心的不满与怨恨。
护理上应予以理解,认识到这是有意健康的正常行为,以较否认期有进步。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不正面冲突,但应制止过激行为,以防发生意外。
3.协议期
患者接受事实,不再怨天尤人,相反还积极配合治疗,态度友善,希望奇迹出现,能改变命运,延长生命。
护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4.忧郁期
治疗无望后,病情日益恶化,患者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心理,如悲哀、沉默、压抑、哭泣等,希望亲人陪伴、照顾,并交代后事。
护理上应多陪伴病人,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病人一些安慰、关心和心理支持,并满足亲人陪伴的要求。
5.接受期
一切努力挣扎无望后,病人变得平静下来,准备接受死亡,不再恐惧、悲伤,已经认命,只要求安静。护理上应尊重病人的意愿,不要强迫交谈,并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帮助解决未了心愿。
以上五个阶段可因人而异,有时会交错出现,有时会缺失,持续时间不一,需认真观察,分别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