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的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医学家们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积累,去伪存真,逐渐形成了诊治疾病的方法,又通过一代一代的医学家将这些来源于实践的知识系统整理与归纳,才发展成为现在的内科学,它的涉及面广,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内科学的学习分为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与临床见习,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如生理、病理、药理及诊断学等加深对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及临床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并与临床见习相结合。临床实习阶段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即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就内科学的学习谈谈我们我们的体会与建议:
一、明确内科学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1、学习内科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临床分析能力,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高尚医德。为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和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1)各种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特点。
(2)运用诊断学基础询问病史,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来判断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的特征性表现。
(3)疾病的诊断依据以及与之有相似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要点。
(4)各种疾病的的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措施及治疗方法。
(5)各种疾病的预后及预防。
二、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内科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学习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措施和方法,尤其是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在学习中要注意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1、内科学疾病种类繁多,分成许多系统,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同时明确哪些是需熟悉及了解的内容,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进行学习,找出各病种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其规律。
2、学习内科学时必需与所学过的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如各种疾病的病因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联系,疾病的发病与病理又与病理学、生理学紧密相关联,疾病的治疗以药理学为基础。
3、内科学与临床各科均有联系,诊断某疾病时既要注意诊断要点,又要考虑鉴别要点,如某患者上腹痛,则需要考虑是否有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处的内、外科疾病,需掌握各种能引起上腹痛疾病的异同之处,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
4、理论联系实践,各种疾病的理论知识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将所学到的书本知识牢固的记忆和掌握。
5、 临床疾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教科书上记录的特征不一定在每个病人都表现出来,而临床上病人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教科书又不一定有记录,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脾大、贫血、栓塞表现(瘀点、 Roth斑、Osler结、Jaueway损害、指(趾)甲下线状出血),而临床上并非所有表现均出现,多数仅出现几个特征性表现,而且感染的细菌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因此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必须要做到:
① 收集可靠详尽的第一手资料,要做到这一点应有过硬的、扎实的诊断学基础,收集病史要详尽,无遗漏,检查手法要准确无误,各项检验数据正确可信等。
② 周密的临床思维。将收集的资料有机地联系起来,抓住主要特征,然后广泛联系书本知识,用排除诊断法逐一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几个可能性最大的诊断。
③ 确立初步诊断:将几个类似的诊断进行鉴别,掌握鉴别要点,反复比较,排除不支持点,找出支持点,获得初步诊断。
④ 按初步诊断进行治疗,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时修正错误,经过多次反复,最后可作出可靠的诊断。
6、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如《实用内科学》、《内科大查房》、《内科学试题精集》等优秀参考书,对同学们的学习应有较大的帮助。
三、了解内科学新进展与新知识
在学好内科学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如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已按照新的高血压指南进行修正,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心力衰竭的治疗均有新的观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等。应及时了解这些新的知识及进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总之,同学们在学习内科学时既要熟读书本知识,更应进行反复的临床实践,不断培养和锻炼临床逻辑思维,才能真正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判断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成为一名合格的内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