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考试《金匮要略》自己总结(4)
时间:2010-04-27 14:48
来源: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次
十六、胸痹:
病因病机:阳微阴弦: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阳微阴弦并见,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
1、主证: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喘息咳唾,短气,胸背痛
-栝蒌薤白白酒汤
-通阳宣痹
2、重证: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栝蒌薤白半夏汤
-通阳宣痹,消痰逐饮
3、虚实异治:
1)偏于实者,多是阴寒痰浊偏盛。由于阴寒痰浊上乘,凝聚其间,其脉必以阴弦为著,且感心胸满闷,膨膨然气不得出等。
-通阳散结,降逆除满
-枳实薤白桂枝汤;
2)偏于虚者,多是心胸阳气大伤,由于阳气虚馁,阴霾不散,蕴结心胸,其脉必以阳微为著,并觉倦怠少气,甚则四肢厥冷,出冷汗等。
-补气助阳
-人参汤
4、轻证:胸中不痛,而以胸中气塞,短气为其临床特点。
1)
饮邪偏盛
-宣肺化饮
-茯苓杏仁甘草汤
2)气滞偏重
-行气散结
-橘枳姜汤
5、急证:胸痛痛等症突然发作,且痛势急剧,此因阴寒凝聚而不散,阳气痹阻而不通
-温阳通痹止痛以缓急
-薏苡附子散
十七、心痛:
1、轻证:心中痞,心悬痛。
-寒饮上逆
-温阳化饮,下气降逆
--桂枝生姜枳实汤
2、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甚者伴发四肢厥冷,冷汗出,面色白,舌淡胖紫暗苔白腻,脉沉紧甚至微细欲绝等阳气衰微,阴寒极盛之危候。
-阴寒痼结
-温阳逐寒,止痛降逆
-乌头赤石脂丸。以蜜为丸缓之,且首次服小量,不知,稍加服,可谓慎之又慎。
十八、腹满:
1、虚寒证:趺阳脉微弦,腹满,大便难,两胁疼痛。
病机:中下两焦阳气亏虚,滋生内寒
-寒饮逆满证,治宜温中化饮,方用附子粳米汤;
-寒饮腹痛证,治宜散寒化饮降逆,方用赤丸;
-脾虚寒盛证,治宜温阳建中,方用大建中汤。
2、实热证:腹满,按压疼痛,脉浮、数、滑、洪、大而有力,苔黄
-兼表证,治宜表里双解,方用厚朴七物汤;
-兼少阳证,治宜攻里和表,方用大柴胡汤;
-胀甚于积证,治宜行气除满,方用厚朴三物汤;
-积胀俱重证,治宜荡涤积滞,方用大承气汤。
3、表里俱寒证:腹满而寸口脉弦,啬啬恶寒,胁下拘急而痛,此乃表里俱寒之本证。
4、寒实证:寒实之腹满,其脉象紧弦而数。其中病位偏上者“必心下坚”,病位偏下者则脐腹痞满
-温下寒积,方用大黄附子汤
5、邪盛正衰危重证:本证萎黄,燥而不渴,胃中寒实,利不止,据证推断尚应具有腹满胀痛、右关脉弦紧而六脉重按无力等。
十九、寒疝:脉弦而紧,腹中拘急而痛,恶寒,不欲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
-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
-症见腹中痛,胁痛里急。
-功用:养血散寒
二十、宿食:脉证脉紧如转索无常,头痛,有宿食。
1、宿食在上:胸脘痞闷,温温欲吐,嗳腐,脉紧
-瓜蒂散
2、宿食在下:食停于下脘,脉滑数,口干苦,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脘腹胀满或胀痛拒按,大便燥结或不爽,苔腐腻
-大承气汤荡涤宿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