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科目】:大栗, 栗子壳斗科, 山毛榉科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可达15~20米, 树皮暗灰色, 具不规则深纵裂, 枝条灰褐色, 有纵沟, 具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 有短毛和散生的长毛.叶互生, 薄革质, 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 长8~18cm(厘米), 宽4~6cm(厘米),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 间或两侧不对称, 先端渐尖, 边缘有疏锯齿, 齿端为内弯的刺毛状, 表面深绿色, 有光泽, 背面淡绿色, 密被白色星状短柔毛和较长的单毛, 但无鳞片状腺点, 侧脉10~17对, 中脉上有毛, 托叶披针形, 叶柄长1~1.5cm(厘米).有长毛和短柔毛, 花黄褐色, 单性同株, 雄花序穗状, 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 花被6片, 雄蕊8~10枚, 雌花无梗, 生于雄花序下部, 萼6裂, 子房下位, 花柱6~9条.坚果包藏于球形刺状总苞内, 每个总苞内含2~3个坚果, 总苞4瓣裂.
【生态分布】:产我国中部各省.
【药用部分】:花夏季采收, 果实秋季采收, 根与树皮全年可采用.
【作用功效】:果实性味甘、微咸、温、平, 无毒.能益气健胃.治损伤筋骨肿痛.果壳治反胃; 花性味涩、平, 无毒.治瘰疬及腹泻, 树皮治疮毒、漆疮.根性味甘、淡、平无毒.治疝气.
【用量用法】:果1~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