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中药学职称考试精华(二)清热药(3)

时间:2012-12-19 09:28来源:中药学职称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清热解毒
  1.银花:①痈肿疔疮 ②外感风热 ③温病初起 ④热毒血痢 ⑤暑热烦渴 ⑥小儿热疮、痱子 ⑦乳痈内痈
  甘寒清热解毒,芳香疏散风热,长于内清外散,最适于热毒疮痈及外感温热,且不论邪在卫、气、营、血分均可应用。
  (1)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咽痛,痢疾。清营汤(清营凉血剂-佐-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剂-君-清热解毒、消痈肿)
  (2)疏散风热:温热病及外感风热,不论邪在卫、气、营、血分。银翘散(君-透邪、清热、解毒)
  (3)解暑热:暑热证。

  2.连翘: ①痈肿疔疮 ②外感风热 ③温病初起 ④瘰疬痰核 ⑤乳痈内痈 ⑥热淋涩痛
  苦寒清解,开泄散结,为疮家圣药;质轻上浮,又清心火且可凉散上焦。故本品为疮痈肿毒及风温初起之要药。
  (1)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咽痛。疮家圣药。桑菊饮(佐),清营汤(清营凉血剂-佐-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凉膈散(清热解毒剂-君)
  (2)疏散风热:温热病及外感风热,不论邪在卫、气、营、血分。银翘散(君-透邪、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臣),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剂-臣-辛凉疏散头面风热),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剂-臣-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3)消肿散结: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清心热: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散气血凝聚,兼有消痈散结之功,故有“疮家圣药”之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3.板蓝根:①痈肿疔疮 ②外感风热 ③温病初起 ④咽喉肿痛 ⑤温毒发斑 ⑥痄腮喉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功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凉血,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1)清热解毒: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或温毒发斑、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等多种热毒炽盛之证。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①温热病及外感风热。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温毒所致的痄腮、丹毒及大头瘟疫等病证,亦较多用。
  ②咽喉肿痛。清热解毒、清泻肺胃以利咽喉,不论肺胃热盛,或风热郁肺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均较常用。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剂-佐-上行清热解毒)
  (2)凉血:疮肿、目赤及血热吐血、衄血。

  4.大青叶:①痈肿疔疮 ②外感风热 ③温病初起 ④咽喉肿痛 ⑤温毒发斑 ⑥痄腮喉痹
  味咸入血,苦寒清解,善清血分热毒,心胃实火,有凉血解毒消斑之功。凡血分热毒炽盛,心胃火毒上攻之证,均为常用之品。
  (1)清热解毒: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咸寒入血分,又能凉血消斑,故可用治热入营血,心胃毒盛,气血两燔,温毒发斑等证;还可用治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症。
  温热病及外感风热。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主要品种均来源于同一植物菘蓝,仅入药部位异。二者性能及功用均十分相似,且常配伍使用。大青叶苦寒之性更甚,其解热及凉血之力较强。亦常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和外感风热之发热、咽痛等。
  (2)凉血消斑:喉痹口疮,丹毒痈肿。苦寒,既清心胃二经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之效。
  咽喉肿痛。本品与板蓝根相似,亦能清泻肺胃热毒以利咽喉。治风热或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二者可以同。

  5.青黛:①痈肿疔疮 ②温毒发斑 ③痄腮喉痹 ④血热吐衄 ⑤胸痛咳血 ⑥暑热惊痫 ⑦惊风抽搐
  凉血解毒功近大青叶,又善清泻肝火,为血热发斑、肝热惊风所常用,并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
  (1)清热解毒:痄腮喉痹,火毒疮疡。
  (2)凉血消斑:温毒发斑,吐血衄血。
  (3)清肝泻火: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蒿芩清胆汤(和解少阳剂-使-清泄肝胆经郁热)
  (4)定惊: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6.贯众:①风热感冒 ②温毒发斑 ③痄腮 ④肠寄生虫病 ⑤血热吐衄
  (1)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温热病发斑,以及痄腮等。苦寒,能清气分血分之热毒。
  风热感冒,温热病及痄腮等。本品性味苦寒,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其对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可用于治疗,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2)杀虫:绦虫、钩虫、蛔虫等多种寄生虫病。
  (3)凉血止血: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本品有凉血止血之功,尤善治崩漏下血,对血热者为宜。
  血热崩漏及吐血、便血、衄血等证。本品的凉血止血功效,可用以治疗各种血热妄行的内科病证。

  7.鱼腥草:①肺痈吐脓 ②肺热咳嗽 ③热毒疮疡 ④湿热淋证 ⑤痰盛咳喘 清热解毒,善消内痈,以疗肺痈见长,兼有利湿通淋之功。
  (1)清热解毒:肺痈吐脓,肺热咳嗽。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肺见长,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之效。
  肺痈及肺热咳嗽(清泻肺热)。辛香而性寒,无伤胃之弊;主要归于肺经。可清热解毒以排脓消痈,并清泄肺热以止咳嗽。治热毒壅滞于肺,发为肺痈,本品为常用之要药。
  (2)消痈排脓:热毒疮疡。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
  热毒疮肿。长于解毒排脓消痈,性味辛寒而不伤胃,不仅为肺痈等内痈之要药,且为皮肤热毒疮肿所常用,不论初起红肿热痛,或毒盛成脓,均可单服或入复方使用。
  (3)利尿通淋:湿热淋证。清热除湿、利水通淋。
  湿热淋证、带下、黄疸、泻痢等证。本品清利湿热的功效,可以主治淋证及带下、黄疸、泻痢等多种湿热病证。

  8.蒲公英:①痈肿疔疮 ②热淋涩痛 ③乳痈内痈 ④湿热黄疸 ⑤目赤肿痛 ⑥毒蛇咬伤 ⑦肺痈吐脓 ⑧咽喉肿痛
  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疮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1)清热解毒:痈肿疔毒,乳痈内痈。苦以泄降,甘以解毒,寒能清热兼散滞气,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通经下乳,又为治疗乳痈良药。
  痈肿疔毒。清热解毒的作用较强,味甘而不伤脾胃,治疗痈肿疔毒,不论外痈或内痈,内服或外敷,单用或复方,俱可选用。又因本品长于入肝、胃二经以清热解毒,并兼通乳脉。而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对热毒壅结于肝胃而发为乳痈者,尤多用本品(消痈散结)。
  咽喉、牙龈肿痛及目赤肿痛等证。本品清肝、清胃及清肺之功,可用以治疗肝热目赤,胃火牙龈肿痛,肺热咽喉不利及咳嗽等多种脏腑热证(清肝胃肺热)。
  (2)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本品苦寒,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故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湿热黄疸、胁痛,淋证,泻痢等。本品有较好的清利湿热作用,可收退黄、通淋、止痢之效,故常用以治疗以上多种湿热病证(清利湿热)。

  9.紫花地丁:①痈肿疔疮 ②乳痈内痈 ③目赤肿痛 ④毒蛇咬伤 辛散苦泄,性寒清解,为解毒消痈要药,对疔毒肿痛功效尤良,内服外用均可。
  (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经血分,故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治热毒壅滞,红肿热痛,痈肿疮毒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
  疮痈疔疖。为常用的解疮毒药,对疮痈及热毒内盛而兼血热瘀滞之证,本品能入于营血消散壅滞,被前人称为“苦泄辛散”之品,其消痈散结之效较佳,故以主治疮疡,尤其是治疔毒肿痛为特长。其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力与蒲公英相似,且多配伍同用。
  其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常用于咽喉肿痛、痢疾、丹毒、虫蛇咬伤等热毒病证。
  (2)消痈散结:蛇毒咬伤。本品兼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
  用于治疗外痈,可以内服,亦宜外用。治肠痈等内痈,亦常与大黄、红藤等解毒活血药同用。
  此外,尚兼清肝胃实热之功,可用于肝热目赤,胃热口疮等。

  10.土茯苓:①阴痒带下 ②杨梅毒疮 ③热淋涩痛
  (1)清热解毒:梅毒及疮疡肿痛。清热解毒,对于梅毒病有一定的疗效。又兼能解汞毒,而轻粉、升药等含汞的药物,又为当时治疗梅毒所常用,故对此类患者因服用汞剂中毒而见肢体拘挛、牙龈肿痛、口颊溃烂者,又可收治疗梅毒和缓解汞毒的双重功效,故颇为常用。
  清热解毒之功,亦可用于疮痈疔毒,咽喉、牙龈肿痛等。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甘淡,解毒利湿,又能通利关节,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功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解毒除湿)。
  (2)清利湿热:湿热淋证、痹证、带下、湿疹等。本品能清利湿热,尤长于利湿,故常用于以上多种湿热病证。
  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甘淡,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疮毒等症。
  (3)解汞毒:
  
  11.熊胆:①高热惊风 ②癫痫抽搐 ③痔疮肿痛 ④目赤肿痛 ⑤目生翳障 ⑥疮痈肿痛
  (1)清热解毒:疮痈肿痛及痔疮肿痛。本品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用水调化涂于患部,或加入少许冰片,用胆汁涂。
  疮痈疔毒、痔疮肿痛及咽喉肿痛等。苦寒之性较甚,清热解毒之力颇强,善治疮痈、痔疮及咽喉肿痛等热毒壅结之证。治疗痈肿及痔疮疼痛,可以内服,尤多局部外用。
  用于热毒壅结之咽喉肿痛。
  (2)息风止痉: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手足抽搐。能清肝息风止痉。
  (3)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可外用滴眼或内服。
  肝热抽搐及目赤肿痛。本品善清肝热,又兼息风止痉之功,故宜用以治疗小儿惊风,癫痫等因肝热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肢体痉挛、手足抽搐(清泻肝火)。
  痰热喘咳及口疮等。治痰热咳喘,本品能清肺热,并略有化痰、平喘之效。

  12.野菊花: ①痈肿疔疮 ②外感风热 ③温病初起 ④乳痈内痈 ⑤目赤肿痛 ⑥毒蛇咬伤 ⑦咽喉肿痛 ⑧湿疹瘙痒
  苦寒清解,即清肺胃之热,又除下焦湿热之邪,凡肺热咳嗽、胃火咽痛及泻痢、淋痛均为常用。
  (1)清热解毒:痈疽疔疖、丹毒。
  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证。解毒泻火、利咽止痛。
  疮痈疔疖,咽喉肿痛。本品苦寒之性及清热解毒之力胜于菊花,故更常用于疮痈及咽痛等热毒证。
  (2)清肝热:肝热或风热目赤。本品清降肝经阳热之力亦强于菊花。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有清肝明目之效
  (3)平肝阳:肝阳上亢,眩晕、头痛。能平抑肝阳,宜与滋补肝肾之阴药和其他平肝药同用,共收滋阴潜阳之功。因其能降血压,现代治疗高血压病属肝热证者常选用本品。
  此外,本品还有与菊花相似的疏风热和清肺热作用,亦可用于风热表证及肺热咳嗽等,并常与薄荷、桑叶、桔梗等同用。
  此外,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治湿疹等皮肤瘙痒。
  
  13.红藤:①热毒疮疡 ②肠痈腹痛 ③风湿痹痛 ④跌打损伤 ⑤经闭痛经
  (1)清热解毒:肠痈腹痛,热毒疮疡。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入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
  肠痈腹痛及皮肤疮痈肿痛。本品苦辛微寒,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活血止痛。内痈或外痈均可选用,然其清热解毒之力不甚强,宜与相应的解毒消痈药同用。因其善入大肠,以解肠中热毒,行肠中瘀滞,为治疗肠痈的要药。以瘀滞期(型)右下腹疼痛,胀满,恶心者多用,并宜与清热解毒及活血、行气药配伍。本品亦可用于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
  (2)活血止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痛经及风湿痹痛。本品有活血止痛之功。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瘀血内阻,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可与相宜的活血疗伤药或活血调经药同用。治风湿痹痛,宜与祛风湿同用,其活血作用可增强通痹之效。

  14.败酱草:①肺痈吐脓 ②热毒疮疡 ③肠痈腹痛 ④产后瘀阻 辛散苦泄,性寒清解,善疗内痈,肺痈、肠痈均可应用。兼有祛瘀之功。
  (1)清热解毒:肠痈腹痛,肺痈吐脓,痈肿疮毒。本品辛散苦泄,既可解毒排脓,又可活血消痈,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肠痈、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本品主要性能和功用与红藤相似,有清热解毒和活血止痛之功,亦为治疗肠痈的要药,并可用以治疗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本品活血止痛不及红藤,但清热解毒过之,尤能排脓消痈。治疗肠痈,不论初起的瘀滞期(型),或脓肿期(型),右下腹疼痛拒按,且出现肿块,高热者,均常使用。
  (2)消痈排脓:
  (3)祛瘀止痛:产后瘀阻腹痛。本品辛散行滞,破血行瘀,通经止痛(活血止痛)。
  瘀滞腹痛。本品活血止痛之功,除有助于消痈止痛以外,亦可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妇女月经失调,痛经及产后腹痛等证。

  15.山豆根:①咽喉肿痛 ②肺热咳嗽 ③热毒疮疡 ④牙龈肿痛 ⑤湿热黄疸 苦寒清解,善清肺胃之火而解毒利咽,为实火咽痛要药。
  (1)清热解毒:热毒蕴结,咽喉肿痛。大苦大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
  热毒咽喉肿痛等证。本品苦寒之性较甚,长于清热解毒以利咽消肿,为治疗热毒壅盛,咽喉红肿疼痛的要药。
  (2)利咽消肿:牙龈肿痛。本品大苦大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也可应用。
  此外,本品尚用以治疗肺热咳嗽及湿热黄疸等病证。

  16.射干:①咽喉肿痛 ②痰盛咳喘 苦寒清泄,主入肺经,专清肺中痰火而解毒利咽,为痰多咳喘及肺火咽痛所常用。
  (1)清热解毒:咽喉肿痛。苦寒泄降,清热解毒,入肺经,清肺泻火,降气消痰,消肿。
  咽喉肿痛等证(祛痰利咽)。本品苦寒清降之力虽不及山豆根,但亦为较常用的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药。又因其具有祛痰作用,对热毒或肺热咽喉肿痛而痰浊阻滞者,尤为适宜。疮痈肿毒、痄腮等热毒病证。
  (2)清肺祛痰:痰盛咳喘。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
  痰盛咳喘。能祛痰降逆,以止咳平喘,可用以治疗咳喘而痰涎壅滞,喉中痰鸣之证。又因其能清肺热,较宜于痰热所致之咳喘。
  此外,本品还略有活血、消痰之效,尚可用于妇女经闭、癥瘕积聚、疟母及瘰疬痰核等证。

  17.马勃:①血热吐衄 ②肺热咳嗽 ③咽喉肿痛 ④外伤出血 善除肺经风热之邪而利咽。外用兼可收敛止血。
  (1)清热解毒:风热及肺火咽喉肿痛。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剂-佐-上行清热解毒)
  (2)清肺热:肺热咳嗽或失音。利咽开音,用于肺热咳嗽或兼声音嘶哑者。
  (3)止血: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18.白头翁:①热毒血痢 ②阴痒 苦寒清解,凉血解毒,善除大肠热毒,而为治痢要药。
  (1)清热解毒:热毒血痢。苦寒降泄。白头翁汤(清肠热-君-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2)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的良药。

  19.马齿苋:①湿热下痢 ②热毒疮疡 ③血热崩漏 ④便血痔血 ⑤热毒血痢 酸寒,入心经走血分,功能凉血止血,解毒疗痈;入大肠又善清肠凉血治痢。为血痢、疮毒所常用。
  (1)清热解毒:湿热下痢。性寒质滑,酸能收敛,入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
  热毒下痢。入于大肠,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亦药亦食,为治热毒下痢之佳品。
  (2)凉血止血:热毒疮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凉血止痢)。
  热毒疮疡。治疗疮痈肿痛,本品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崩漏便血。微寒,入肝经,又有清热凉血止血之效。
  崩漏、便血、血淋等证。入于肝经,可有凉血止血之效,故宜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20.鸦胆子:①湿热下痢 ②热毒血痢 ③冷积久痢 ④各型疟疾 ⑤鸡眼赘疣
  苦寒,善疗热毒血痢,又有截疟之功,可治各型疟疾,外用蚀疮去疣,用治鸡眼、寻常疣。味极苦,不宜入煎剂。
  (1)清热解毒:热毒血痢,冷积久痢。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杀虫,凉血止痢。
  休息痢,腹痛便血,时作时止。本品大苦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力较强。单用去壳取仁,以龙眼肉包裹吞服,即可取效。
  (2)治痢截疟:各型疟疾。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对各种类型的疟疾均可应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疟疾。本品能杀虫截疟。
  (3)外用腐蚀赘疣:鸡眼赘疣。外用有腐蚀作用。
  外治鸡眼,赘疣。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或以鸦胆子油涂搽局部,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可使鸡眼、赘疣坏死脱落。

  21.白蚤休:①热毒疮疡 ②毒蛇咬伤 ③惊风抽搐 ④跌打损伤 ⑤外伤出血 ⑥瘰疬 ⑦破伤风 ⑧乳痈肿痛
  (1)清热解毒: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苦以降泄,寒能清热,故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要药。
  痈肿疔疮,毒蛇咬伤,咽喉肿痛等证。本品清解热毒,消肿止痛之效较佳,故宜于热毒壅盛的疮痈、蛇伤及咽痛诸证。
  (2)消肿止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又有消肿止痛,化瘀止血的功效。
  (3)凉肝定惊(凉肝止痉):小儿惊风抽搐。本品苦寒入肝,凉肝泄火,息风止惊。
  小儿高热惊风。本品入肝清热,用于小儿肝热惊风,四肢抽搐,有凉肝、息风止痉之效。

  22.白花蛇舌草:①热毒疮疡 ②毒蛇咬伤 ③咽喉肿痛 ④热淋涩痛
  (1)清热解毒: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苦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
  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等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对疮痈、咽痛及蛇伤等热毒证候,均有较好疗效。
  (2)利湿通淋(利尿通淋):热淋涩痛。甘寒,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
  热淋。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故宜于热淋小便黄赤涩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快速进入: 免费试用
详情查看: 付款方式
电话咨询: 4000-8787-36
QQ咨询:

卫生资格考试题库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