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2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第十章 第4节 焦虑症病人的护理

时间:2012-05-09 11:24来源:护士资格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四节 焦虑症病人的护理

  焦虑症: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一、病因
  1.遗传
  2.生化 苯二氮卓类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提示脑内苯二氮卓受体系统异常可能为焦虑的生物学基础。
  3.心理
  
  二、临床表现
  1.焦虑和烦恼
  表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
  
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
  2.运动性不安
  表现:
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病人自感战栗。
  3.自主神经功能兴奋
  表现: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吞咽哽噎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尿频等症状。
  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和性欲缺乏等性功能障碍。
  4.过分警觉
  表现:
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
  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使用广泛,有效。
  常用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
  对广泛焦虑障碍的躯体症状的效果较其他药物为佳。
  缺点:长期大剂量可引起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戒断症状。
  2)丁螺环酮: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但起效较苯二氮卓类慢
  较少产生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3)抗抑郁药物: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较苯二氮卓类为佳。
  2.心理治疗
  (1)心理教育
  (2)认知行为疗法:
  包括:焦虑控制训练和认知重建。
  (3)生物反馈疗法:
  利用生物反馈信息训练病人放松,以减轻焦虑,对治疗广泛焦虑障碍有效。
  
  四、护理问题
  
1.焦虑
  2.恐惧
  
3.睡眠障碍
  4.舒适的改变
  5.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6.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五、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2.改善环境对病人的不良影响:
  准备好接受治疗的住院环境,尽量排除其他病人的不良干扰,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压力。
  3.教导放松技巧
  鼓励病人
以语言表达的方式疏泄情绪,表达病人的焦虑感受,
  护理人员针对病人传达的焦虑情绪,做好自我调适;
  督导病人进行
放松调适,如在光线柔和的环境里,随着护士的指导语和音乐进行肢体放松、深呼吸或是慢跑等;
  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视病人的兴趣、爱好安排,扩展生活领域及兴趣范围。
目的是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4.帮助病人认识焦虑时所呈现的行为模式:
  护士要接受病人的病态行为,不加以限制和批评;
  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前提下,可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使病人认识其病态症状,用明确的态度指出其焦虑行为,使其认知并努力减少焦虑行为。
  5.做好基础护理:
  关注睡眠环境,视病人特点而定,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其渡过难关;
  服药护理:观察用药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和给予相应的处理。
  保证生理需求。
  
  六、健康教育
  1.要告知病人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2.与病人共同
探讨其产生焦虑的压力源和诱因,以及其焦虑时的行为模式,制订和尝试适合于病人减轻焦虑的应对方式,并加以训练和强化,鼓励其要坚持不懈按计划做并给予支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