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少阴病
(一)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二)本证
1、四逆汤证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主症:畏寒蜷卧,手足厥冷,冷汗自出,下利清谷,口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但欲寐,脉微或脉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散寒
组成:甘草 干姜 附子
2、真武汤证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病机:肾阳虚衰,水邪泛滥
治法:温阳利水
组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附子
3、黄连阿胶汤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病机:少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组成:黄连 黄芩 芍药 鸡子黄 阿胶
煎法:先煮三物,内胶烊尽,内鸡子黄
(三)兼变证
1、兼表证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
病机:太少两感第一天
治法:温经发汗,表里双解
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 细辛 附子) 先煮麻黄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302)
病机:太少两感第二三天
治法:温经微发汗
方药: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 甘草 附子)
2、四逆散证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病机:少阴阳郁
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组成: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六、厥阴病
(一)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二)本证
1、乌梅丸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病机:阴寒极盛,真阳极衰
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组成: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桂枝 人参 黄柏
2、当归四逆汤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病机:血虚寒厥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3、吴茱萸汤证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病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治法:暖肝、温胃、降浊
组成:吴茱萸 生姜 人参 大枣
鉴别
1、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2、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大青龙汤为外寒里热,以不汗出而烦躁为要点;小青龙汤为表寒里饮,以咳喘、干呕为特征。
3、小青龙汤与太阳中风兼喘证:太阳中风有汗出而无水饮内停,是肺寒气逆。小青龙汤为太阳表实兼寒饮致喘,无汗而水饮内停,寒饮犯肺。
4、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桃核承气汤证为血热初结,热重瘀轻;抵当汤证病热较急,瘀结较甚,急当治里;抵当丸证病势和缓。
5、蓄水证与蓄血证:蓄水证是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证见小便不利、口渴而无神志证候;蓄血证是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证见如狂、发狂神志证候而小便自利。
6、三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重在泻热,故燥热邪气偏盛者宜用;小承气汤重在通腑,故腑气不通为主的宜用;大承气汤泻热与通腑之力俱重,故燥热内结、腑气不通皆重者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