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多见。
一、病因
1.乳汁淤积 是最常见的原因。乳汁是理想的培养基,当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妨碍正常哺乳,或乳汁过多、婴儿吸乳过少、乳管不通畅等导致不能完全排空乳汁时,出现的乳汁淤积将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
2.细菌入侵感染 主要途径是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细菌也可直接入侵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如婴儿患口腔炎或口含乳头睡眠所致。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局部 病人患侧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发热、压痛,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患侧乳房可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多个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或多房性。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深部脓肿也可向深部穿透,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2.全身 随炎症发展,病人继之出现高热、寒战,脉率加快。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
2.诊断性穿刺 在乳房肿块搏动最明显的部分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面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四、治疗原则
急性乳腺炎的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脓肿未形成前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1.一般处理 除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外,局部热敷或理疗以利于早期炎症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停止哺乳,可口服溴隐亭、己烯雌酚或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至乳汁停止分泌为止。
2.抗生素的应用 选用青霉素治疗或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原则为早期、足量。
3.中药治疗 服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及用金黄散或鱼石脂软膏局部外敷。
4.脓肿处理 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为避免损伤乳管而形成乳瘘,切口呈放射状至乳晕处;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分离脓肿的多房间隔以利引流;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可在超声波引导下定位穿刺,明确诊断后再在乳房下缘作弓形切口。为保证引流通畅,引流条应放在脓腔最低部位,必要时另加切口作对M引流。
五、护理问题
1.焦虑 与担心乳腺炎症影响婴儿喂养有关
2.发热 与炎症有关
3.疼痛 与乳腺炎症引起胀痛有关
六、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够液体入量。
(2)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并适当运动。
(3)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哺乳期卫生习惯,保持乳房清洁、勤更衣、定期沐浴。
2.疾病护理
(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了解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过敏试验。
(2)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空乳汁,或用手、梳子背沿乳管方向加压按摩。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热敷或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两侧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4)对症处理: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5)引流护理:脓肿切开后,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
七、健康教育
1.避免乳汁淤积 告知病人这是预防的关键,每次哺乳之后应将剩余的乳汁吸空。
2.保持清洁 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洁乳头,以保持局部干燥和洁净。
3.纠正乳头内陷 于妊娠期每天挤捏、提拉乳头。
4.防治乳头、乳晕破损 可用自身乳汁涂抹,因其有抑菌、滋润、促表皮修复功能。一旦出现破损,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5.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 每次哺乳时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避免婴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坏习惯;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腔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