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2012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第十章 第1节 精神障碍症状学

时间:2012-05-09 11:19来源:护士资格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十章 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第一节 精神障碍症状学

  一、概述
  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志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二、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觉障碍:
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分离性障碍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2.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1)幻听:
最常见。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言语性幻听
  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幻视:较幻听少见。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
  (4)幻味:
  (5)幻触:
  (6)内脏幻觉:
  幻觉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生于病人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3.感知综合障碍 病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1)联想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
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病人表现健谈,说话滔滔不绝,述脑子反应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思维敏捷,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病人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多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
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常泰然回答不知道什么也没想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4)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活动缺乏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都散漫无序,表现为说话东拉西扯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思维逻辑障碍
  1)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语词新作: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
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3)异己体验:这组症状的共同特征是
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思维中断:
  2)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
指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
  3)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
  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一种
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妄想的特征:
  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
  病人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不能被事实所纠正,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称;
  妄想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集体所共有。
  妄想种类:
  (1)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病人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
  (2)关系妄想:
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
  (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
  病人觉得他自己的
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又称自罪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8)嫉妒妄想: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四)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强
  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自我感觉良好。常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
  3.情感低落 与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
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情感低落是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
  4.焦虑
  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病人表现为
顾虑重重、紧张恐惧、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症状: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5.情感淡漠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
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
  
表现:面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
  6.情感爆发 这是一种在
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表现: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
  特点:整个过程显得杂乱无章。
常见于分离性障碍
  (五)意志障碍
  1.意志
增强 指意志活动增多
  表现: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病人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2.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的减少
  表现:
动机不足,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对今后没有打算,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甚至不能工作,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多见于抑郁症
  3.意志缺乏 指意志活动缺乏。
  表现:
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
  常伴有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
多见于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
  4.木僵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抑制或减少
  表现:病人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轻度木僵:称作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动大小便。可
见于严重抑郁症、应激相关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严重木僵:
见于精神分裂症,称为紧张性木僵(catatonicstupor)。
  5.蜡样屈曲 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
  表现: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病人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病人的头部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不落下,称之为
空气枕头。此时病人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六)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又称
领悟力或内省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缺乏:
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精神病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治疗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