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精选(六)
1、【内科护理学】哮喘持续状态是指严重哮喘持续时间达
A.6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E.24小时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疾病,严重的哮喘发作可持续24小时以上,经过一般治疗不能缓解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此时,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咳嗽,面部苍白或发紫,心率增快,常在每分钟120次以上。严重者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出现肺气肿,可神志不清而出现昏迷。
2、【妇产科护理学】初产妇,孕39周,宫口开全2小时频频用力,未见胎头拨露。检查:宫底部为臀,腹部前方可触及胎儿小部分,未触及胎头。肛查胎头已达坐骨棘下2cm,矢状缝与骨盆前后径一致,大囟门在前方,诊断为
A.持续性枕横位
B.持续性枕后位
C.骨盆入口轻度狭窄
D.头盆不称
E.原发性宫缩无力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有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总计约占6%~7%.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约占3%~4%,肩先露已极少见。此外还有复合先露。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1.临床表现 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持续性枕后位常致第二产程延长。若在阴道口虽已见到胎发,但历经多次宫缩时屏气却不见胎头继续顺利下降时,应想到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2.腹部检查 在宫底部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的后方或侧方,在对侧可以明显触及胎儿肢体。若胎头已衔接,有时可在胎儿肢体侧耻骨联合上方扪到胎儿颏部。胎心在脐下偏外侧听得最响亮,枕后位时因胎背伸直,前胸贴近母体腹壁,也可以在胎儿肢体侧的胎胸部位听到。
3.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 当肛查宫颈部分扩张或开全时,若为枕后位,感到盆腔后部空虚,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枕部)在骨盆左后方则为枕左后位,反之为枕右后位。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上,后囟在骨盆左侧方,则为枕左横位,反之为枕右横位。若出现胎头水肿、颅骨重叠、囟门触不清,需行阴道检查借助胎儿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后方,即可诊断为枕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侧方,则为枕横位。
4.B型超声检查 根据胎头颜面及枕部的位置,可以准确探清胎头位置以明确诊断。
3、【儿科护理学】造成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
A.血清中IgA缺乏
B.分泌型IgA缺乏
C.血清中IgG缺乏
D.血清中IgM缺乏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IgA有IgA1和IgA2两个亚类。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约占血清中IgA的85%,α1链分子量为56kD;IgA2主要存在于外分泌液中,少部分以血清型IgA存在,约占血清中IgA的15%,α2链缺乏铰链区,分子量为52kD.血清中的IgA除单体形式外还有由J链共价相连的二聚体或三聚体等形式。分泌型IgA是由J连接的双体和分泌成分所组成,主要存在于初乳、唾液、泪液、胃肠液、支气管分泌等外分泌液中,是粘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分泌型IgA通过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结合,阻抑其吸附到易感细胞上,分泌型IgA还可中和毒素如霍乱弧菌毒素和大肠杆毒素等。新生儿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可能与IgA合成不足有关。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与分泌型IgA的减少也有一定关系。产妇可通过初乳将分泌型IgA传递给婴儿,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FcαR,血清型单体IgA可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此外,分泌型IgA具有免疫排除(immune exclusion)功能,即分泌型IgA结合饮食中大量的可溶性抗原以及肠道正常菌群或病原微生物所释放的热原物质,防止它们进入血液。
4、【基础护理学】
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医疗护理文件应保管于( )
A.病房
B.住院处
C.护理部
D.医务处
E.病案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医疗护理文件应保管于病房。
5、【儿科护理学】
营养不良小儿,治疗原则主要为 ( )
A.抗生素预防感染
B.加强锻炼
C.调整饮食和改进喂养方法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补充各种维生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
(1)积极消除病因。
(2)加强护理,改善饮食中的能量、蛋白质的供给,促进消化吸收。
(3)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