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孙老先生,因心衰绝对卧床,一日,发现骶尾部皮肤红、肿、起小水泡,皮下有硬结,有时有渗液,患者诉疼痛,你判断病人此情况属于
A.褥疮淤血红润期
B.褥疮炎性浸润期
C.褥疮浅度溃疡期
D.局部皮肤感染
E.褥疮前期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B?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压疮的临床分期:
1.第一期(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局部软组织受压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为可逆性改变,只要及时去除诱因,就可恢复。
2.第二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得不到及时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变硬,受压皮肤的表面呈紫红色,有小水泡形成,极易破溃。
3.第三期(浅度溃疡期)水泡继续扩大,表皮破溃,露出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疼痛加剧。
4.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直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呈黑色。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
【内科护理学】下列情况中,可出现肝颈静脉回流征的是
A.胸腔积液
B.右心功能不全
C.急性病毒性肝炎
D.肝硬化
E.气胸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B?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若取30°~45°的半卧位时颈外静脉充盈高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其产生机制系右房压力的升高或颈静脉回流受阻,使颈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对这类患者,测量颈外静脉充盈高度与胸骨角的垂直距离,加上5cm(相当于胸骨角与右心房中心的距离),即可估计出右房压。在右心衰竭的患者中。如在肝区加压30~60秒,可见颈外静脉充盈水平升高,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