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43岁。致伤原因:开水烫伤5例,浓硫酸烧伤2例,热油烫伤1例。部位:头面部烧伤7例,其中合并左耳及外耳道烧伤5例,右耳及外耳道1例、双侧耳及外耳道1例;仅躯干烧伤1例。本组均为Ⅱ度烧伤,面积2%~20%。鼓膜穿孔后病人有耳痛、耳鸣、耳闷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入院时至伤后21天被发现。穿孔均在紧张部,大穿孔3例,3只耳(直径≥5mm),小穿孔5例,6只耳(直径<2mm),其中合并化脓性中耳炎4例,4只耳。
2 治疗
对5例早期穿孔者,将外耳道分泌物及时清除干净,抽出水泡中的水泡液以利引流。用棉签沾0.1%新洁尔灭液涂布外耳道壁,而不用抗生素滴耳,以防将分泌物及细菌带入中耳。全身使用青霉素640万U,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庆大霉素24万U,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后5只耳自愈,1只耳感染形成中耳炎。另3例因化脓性中耳炎导致耳膜穿破与上述1例1只耳均按化脓性中耳炎治疗;2%双氧水滴耳,洗净中耳内分泌物后,0.25%氯霉素眼药水滴耳。依据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并持续应用至中耳无脓性分泌物后一周以上。干耳后行耳膜修复2例,自愈2例。
3 讨论
烧伤并耳膜穿孔者,早期多因致热因素直接损伤。后期耳膜穿孔多因化脓性中耳炎引起。治疗上应及时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充分引流。同时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防止中耳感染。对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耳膜穿孔治疗也应充分引流,必要时外耳道置多孔胶管引流,定时更换。本组1例仅躯干烧伤的病人,伤后10天中耳积液继而感染,行耳膜切开。考虑为躯干烧伤的同时有少许热液灌入耳中。使耳膜充血,渗出形成渗出性中耳炎,感染后形成化脓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