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痰液检查
如患者无痰咳出时可通过诱导痰方法进行检查。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2)支气管激发试验(brori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
(3)支气管舒张试验(brorichial dilation test,BDT)
(4)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3.动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且通气分布不均,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可致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02)增大;严重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可使PaCO2下降,pH上升,表现呼吸性碱中毒。若重症哮喘,病情进一步发展,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CO2滞留,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若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胸部X线检查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同时要注意肺不张、气胸或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的存在。
5.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哮喘患者大多数伴有过敏体质,对众多的变应原和刺激物敏感。测定变应性指标结合病史有助于对患者的病因诊断和脱离致敏因素的接触。
(1)体外检测:可检测患者的特异性IgE,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可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2)在体试验:①皮肤过敏原测试:用于指导避免过敏原接触和脱敏治疗,临床较为常用。需根据病史和当地生活环境选择可疑的过敏原进行检查,可通过皮肤点刺等方法进行,皮试阳性提示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②吸入过敏原测试:验证过敏原吸入引起的哮喘发作,因过敏原制作较为困难,且该检验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临床应用较少。在体试验应尽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