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一)解剖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重约1200~1500g。肝脏的大部分位于右上腹部的膈下和季肋深面,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达左季肋部。肝脏可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上界相当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下界与右肋缘平行。
肝脏的膈面光滑隆凸,与横膈相贴附;脏面较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结肠肝曲及右侧肾和肾上腺相毗邻。肝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者包含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肝蒂。肝脏面由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横沟连接于两纵沟之间,为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此各自分出左、右侧支进入肝实质。右纵沟的后上端为肝静脉系统汇入下腔静脉处,称为第二肝门。
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小叶中央是中央静脉,单层肝细胞索在其周围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为肝窦(窦状隙),肝窦一端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小分支相通,另一端与中央静脉连接,实际是肝脏的毛细血管网。肝脏血液供应丰富,25%~30%来自肝动脉,70%~75%来自门静脉。肝动脉压力大、含氧量高,供给肝脏所需氧量的40%~60%。门静脉汇集来自肠道的血液,供给肝脏营养。
(二)生理
肝脏每天分泌600~1000ml胆汁,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肝脏能将肠道吸收的糖类和脂肪等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内;当血糖减少时,又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肝脏利用经消化道吸收或体内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重新合成人体代谢所需的多种蛋白质,如自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肝细胞内有多种转氨酶。在肝细胞受损时被释放入血液,故血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常提示肝功能受损和肝脏疾病。肝脏在脂肪代谢中对维持体内各种脂质浓度和比例起重要作用。肝脏对雌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具有灭能作用。肝脏还具有参与多种维生素的代谢、合成凝血物质、解毒作用、吞噬或免疫作用、造血和调节血液循环的功能。肝脏再生能力很强,但肝细胞对缺氧又非常敏感,常温下一次阻断入肝的血流以不超过10~20分钟为宜。如超过一定时限,会导致肝细胞不可逆的缺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