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小病变肾病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D.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答案及解析:BE
病理类型 | 病理特点 | 临床病理联系 | |||
光镜 | 免疫荧光 | 电镜 | |||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 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弥漫颗粒状IgG、C3沉积 | 上皮细胞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 | 肾小球内广泛新月体形成(光镜下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的50%以上) | IgG和C3沿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 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 IgG和C3在系膜区或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 | 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 |||
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 | 无或仅有微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 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 |||
微小病变肾病 | 肾小球无明显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 阴性 |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 肾病综合征 | |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系膜细胞和系膜外基质弥漫增生 | IgA肾病(单纯IgA或以IgA沉积为主) |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 蛋白尿、血尿、肾病综合征 | |
非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G、IgM,C3沉积) | |||||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 | IgM、C3局灶性团块状沉积 | 系膜基质增多,局灶性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 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 |
膜性肾病 | GBM弥漫性增厚 | IgG、C3沿GBM颗粒样沉积 | 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 肾病综合征 | |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又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肾小球基底膜呈分层状增厚),<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 | IgG、C3颗粒状沉积 | 系膜区和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 | |
IgA肾病 |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外基质增多 | 系膜区IgA和C3沉积 |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团块状沉积 | 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 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 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 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慢性肾衰竭 |
2.男,30岁。反复排黏液血便3年,加重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肠镜示直肠至结肠脾曲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较多糜烂及表浅小溃疡。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克罗恩病
C.细菌性痢疾
D.阿米巴痢疾
E.肠结核
答案及解析:A
肠结核 | UC | CD | |
好发部位 | 回盲部 | 直肠、乙状结肠 | 回肠末段与邻近右侧结肠 |
腹痛 | 多位于右下腹 | 多位于左下腹 | 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
腹泻 | 腹泻与便秘交替,多为糊样便,一般无肉眼血便 | 粘液脓血便 | 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肉眼脓血 |
腹部肿块 | 常位于右下腹 | 一般无 | 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 |
并发症 | 肠梗阻 | 中毒性巨结肠 | 瘘管,肛门周围病变 |
结肠镜 | 回盲部肠粘膜充血、水肿,环形溃疡形成,炎性息肉,肠腔变窄 | 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 |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见纵行溃疡,溃疡周围粘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 |
病理 | 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 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 | 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