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胎儿及新生儿异常的护理
一、考试重点
1.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有缺氧现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可分为急性胎儿窘迫和慢性胎儿窘迫。前者多发生于分娩期,后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急性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加快或减慢,胎动频繁或减少,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头皮血PH<7.20,其中胎动变频是胎儿缺氧的最早信号,胎动消失后24h,胎心音消失,胎儿死亡。护理措施首先应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间断吸氧,积极寻找病因并予以纠正;无法改善者,应迅速终止妊娠。
2.新生儿窒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可分为轻度(青紫)窒息和重度(苍白)窒息,二者的临床表现不同,应注意鉴别,并按着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其中清理呼吸道是首选措施。复苏过程及复苏后的护理对新生儿的预后非常重要。
3.新生儿头颅血肿是分娩时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骨膜下而形成。头颅血肿与胎头水肿临床特点不同,应注意鉴别。护理包括防治出血和预防感染。新生儿骨折多因难产时助产手法不当引起,锁骨骨折最常见。
二、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胎儿窘迫 2.新生儿窒息 3.新生儿头颅血肿
(二)填空题
1.胎儿窘迫可分为 和 两类。
2.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 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 期。
3.胎动消失后,胎心在 小时内也会消失。
4.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首要措施是 。
5.新生儿窒息行体外心脏按摩,每分钟按压 次左右,按压深度以胸廓按下 cm 为宜。
6.新生儿头颅血肿多见于 骨;新生儿骨折最常见于 骨。
7.产妇分娩前4h使用麻醉药物致新生儿窒息者,可给予 肌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