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返回首页

2012年神经外科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1)脑积水的治疗

时间:2012-03-05 13:46来源:医学高级职称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脑积水的治疗

内科治疗
脑积水仍是外科疾病,乙酰唑胺可有缓解作用(见下文)。
利尿治疗
有血性脑脊液的早产儿可以使用(只要无活动性脑积水),同时观察脑脊液吸收功能是否恢复,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或缓解治疗。
据报道1岁以内的婴儿若生命体征稳定,肾功能正常,无颅高压症状(窒息,嗜睡,呕吐),使用下列方法,约50%的患儿脑积水得到了满意控制27。
 乙酰唑胺(碳酸酐酶抑制剂):25mg/kg/天,分三次口服,每天增加25mg/kg/天直至100mg/kg/天
 同时开始服用速尿:1mg/kg/天,分三次口服
 防治酸中毒:
 三柠檬酸:4ml/kg/天,分四次口服(1毫升相当于1毫当量碳酸氢盐,含1毫当量钠和1毫当量钾
 监测血电解质,及时调整药量,维持血清HCO3浓度大于18毫当量/升
 如血钾降低改为柠檬酸钾(每毫升含4毫当量钾,不含钠),如血钠降低则改为碳酸氢钠
 注意电解质失衡和乙酰唑胺的副作用:昏睡、呼吸过快、腹泻
 每周CT或超声检查,如脑室进行性扩大可行分流,否则内科治疗6个月然后在2-4周内逐渐减少剂量。如脑积水逐渐发展可继续治疗3-4个月。
脑脊液引流
脑室内出血后的脑积水可能只是一过性的,脑脊液引流(脑室或腰穿28)可缓解症状直至脑脊液吸收恢复正常(见827页),但腰穿只能用于交通性脑积水。如脑脊液吸收仍未恢复,而脑脊液蛋白含量<100mg/dl,则自我吸收功能一般不可能恢复(通常需作分流手术)。
外科治疗
治疗目的
脑室大小恢复正常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治疗目的在于神经功能恢复和美容。
治疗方法包括:
1. 脉络丛切除术:1918年Dandy提出用于治疗交通性脑积水29。可减少但不能完全停止脑脊液分泌(只有部分脑脊液由脉络丛分泌,其他来源包括脑室室管膜、脊神经根硬膜鞘)。开颅手术死亡率较高(可能是由于空气进入脑室)。内镜下脉络丛电凝术在1910年提出,最近又有较多使用。
2. 去除阻塞:打开狭窄的导水管,与简单的分流术相比,死亡率高而成功率低。仅在存在肿瘤时使用该法。
3. 三脑室造瘘术(见下)

4. 分流术:下面将介绍各种分流手术。分流手术的方法将在第616页脑室-腹腔分流术,第616页脑室-心房分流术,第617页脑室-胸膜腔分流术,第617页腰穿分流术中介绍。
三脑室造瘘
近来脑室镜手术使用逐渐增多,三脑室造瘘术又再次受到重视(手术方法见第617页)。
适应症:三脑室造瘘术可用于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也是处理分流管感染的方法之一(在不增加颅内压的情况下取出所有异物)。三脑室造瘘术也可用于分流术后发生硬膜下血肿时(术前取出分流管)。三脑室造瘘术也可用于裂隙脑室综合征(见第189页)。
禁忌症:交通性脑积水。相对禁忌症是可能引起成功率降低的情况(见下文)。
并发症:
1. 下丘脑损伤
2. 一过性动眼和外展神经麻痹
3. 无法控制的出血
4. 心跳停止31
5. 外伤性基底动脉动脉瘤32:可能由术中使用激光的热损伤引起。
成功率:总的成功率约56%(非肿瘤性导水管狭窄为60-94%32。最高的开放率见于以前未治疗的导水管狭窄。婴儿中成功率较低,因为他们的蛛网膜下腔尚未发育成熟。如有以下病情时成功率低(仅有约20%三脑室瘘口保持开放):
1. 肿瘤
2. 曾行分流手术
3. 曾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
4. 曾行全脑放疗(局灶性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情况尚不清楚)
5. 手术中三脑室底造瘘时可见明显粘连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