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护士考试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第一章(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3)

时间:2010-12-25 15:06来源:护士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五. 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一)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在新生儿卵巢内有200万以上个原始卵泡,而妇女一生中仅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绝大多数卵泡均在发育过程中退化成为闭锁卵泡。临近青春期,卵巢中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形成生长卵泡。每一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其直径可达15一20mm,称为成熟卵泡。

2 排卵

发育成熟的卵泡逐渐向卵巢表面突出,出现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两侧卵巢交替排卵,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卵。

3 黄体形成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形成血体。卵泡壁破口很快由纤维蛋白封闭,残留的颗粒细胞变大,细胞质内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此时的血体变成黄体。

4 黄体退化

若卵子未受精.排卵后9一lOd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黄色减退。一般黄体寿命为12—16d,平均14d。黄体萎缩后月经来,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二)、卵巢的功能

卵巢为女性性腺,其主要功能是排卵和分泌激素,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

(三)、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女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也合成少量雄激素,除卵巢外肾上腺皮质亦分泌少量雌、孕激素。目前认为在排卵前卵泡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雄激素由卵巢门细胞产生。

1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 对卵巢的作用 促进卵泡发育,调节卵泡内分泌功能。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2) 对子宫的作用

促进子宫发育,促进子宫血行、血运增加,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和收缩力。对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上皮细胞和腺体有增生作用。雌激素可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多,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3) 对输卵管的作用 促进输卵管发育和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使上皮细胞分泌增多,纤毛生长,有利于受精卵的运行。

(4) 对阴道上皮的作用 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5) 雌激素参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6) 促进水、钠潴留。

(7) 促进骨钙的沉积 青春期在雌激素的影响下可使骨骺闭合,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

2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 孕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 对子宫的作用

使子宫肌松弛,活动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下,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可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抑制宫颈内膜的黏膜分泌,使其稠厚,形成黏液栓。

(3) 对输卵管的作用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4) 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

(5) 对乳房的作用 孕激素、雌激素和生乳素相互作用,使乳腺细胞和乳腺小叶增生发育。

(6) 对代谢作用 孕激素能促进蛋白分解,增加尿素氮的排出量。促进肾脏排出钠离子和氯离子。

(7) 对体温的作用

孕激素有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o.3℃—o.5C,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是排卵的重要指标,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鸿素的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1) 雄激素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2) 维持女性正常生育功能.维持第二性征,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

(3)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在青春期后导致骨骺愈合。

六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 增生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5—14d。

2 分泌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28d。

3 月经期

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d。体内孕激素. 雌激素水平降低.内膜螺旋小动脉痉挛.组织缺血.缺氧而局灶性坏死,坏死的内膜剥落,表现为月经来潮.

 

(二)月经的周期性调节

肾上腺—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与月经周期调节相关的主要激素如下:

1 下丘脑

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其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生乳素抑制激素:下丘脑通过抑制作用调节垂体的生乳素分泌和释放。

2 垂体

分泌促卵泡素(FsH),其作用是促进卵泡周围的间质分化成为卵泡膜细胞,使颗粒细胞增生。分泌黄体素(LH),作用于泡膜细胞,使之合成性激素。

3 卵巢

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维持女性性生理功能。

4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GnRH,它通过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前叶,垂体在其作用下释放FSH与LH,二者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巢所分泌的性激素可以逆向影响丘脑下部和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功能,这种作用称为反馈作用。其中,产生促进性作用的称为正反馈,产生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反馈;雌激素既能产生正反馈,也能产生负反馈;孕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雌孕激素协同作用时,负反馈影响更显著。垂体的促性腺激素能在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下分泌,也可通过血液循环对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负反馈作用。

 

(三)月经的临床表现

1、定义及临床表现

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萎缩脱落并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脱落及出血。称为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约在11-16岁,多数为13-14岁。初潮的早晚受气候、体质、营养影响,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d。提前或延后3d左右属于正常情况。周期长短因人而易,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正常月经持续2—8d。一般3—5天,月经量30一50ml。

 

2、月经血的特点

月经血呈暗红色,主要为血液,尚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这是因为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因子,能激活血中的纤溶酶原,以致月经成液体状态。

多数妇女在月经期无特殊症状,需要注意经其卫生和休息。

 

报名信息:护士资格考试报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护士资格证与执业证的问题  
     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
     初级护师考试报名网站
     2011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科目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