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埃布斯坦综合征的诊断临床症状和体征固然可能给予重要提示
但要作出准确诊断尚有赖于下述各项辅助检查
尤其是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
1.心电图 P波振幅增高及(或)增宽有时可见切迹
以Ⅱ
Ⅲ
aVF以及V1导联最为清楚
有人认为P波改变的程度与预后有关
P波正常者常无症状;显著异常者
不但常有症状而且极易在短期内迅速死亡
P-R间期常延长
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几乎见于每一病人
肢体导联及右胸导联常有低电压
右心室肥厚偶见
但绝无左心室肥厚的图形
近有人指出Vl~4导联的QRS波群呈Qr型并伴有T波倒置是本畸形一种特异性心电图变化
该畸形病人约有5%~25%合并预激综合征(B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预激综合征者
其中30%为Ebstein畸形
因此
在临床上
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预激综合征时
应疑及Ebstein畸形之可能
这种畸形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
即使无预激综合征也是如此
其他心律失常如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均可见
2.X线检查 轻度畸形者心脏扩大不明显
肺血正常
中
重度畸形者
心脏向两侧扩大
主要为右心房扩大
透视下心缘搏动不明显
与扩大的心脏很不相称
类似于心包积液或肺动脉口狭窄伴心力衰竭的X线征象
由于右心房扩大
加上右心室流出道向左移位
心影可呈方盒形或漏斗形
少数病变可呈球形
肺血减少
主动脉结正常或偏小
3.超声心动图 最典型的表现是三尖瓣前叶活动振幅增加同时又有关闭延迟(至少要在二尖瓣关闭后0.04s才关闭)
此外
如果将探头放在一般显示右心室的部位
可见巨大心腔(房化的右心室)
还可见到三尖瓣的EF斜率(舒张早期的关闭运动)减慢
4.右心导管检查 以往认为埃布斯坦综合征作心导管检查危险性极大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若不考虑心脏矫治术
最好不作此检查
现在认为
若临床诊断不明时
尽管有危险仍应进行
在有经验人员操作及有抢救设备条件下
危险不大
一组国际合作研究本畸形患者共505例
行导管检查及造影共363例
发生心律失常者100例
其中死亡13例
右心导管检查时导管常盘绕在扩大的右心房内
操纵导管
往往可将导管尖送入左心房(通过心房间交通)
但却难于进入右心室
右心房内压力较高右心房压力曲线示a波
v波增大
右心室舒张压高
收缩压正常或稍高
肺动脉压正常或偏低
当从肺动脉到右心室
或从右心室到右心房回抽导管
并连续记录压力曲线时
可发现肺动脉瓣两侧有收缩压差
三尖瓣两侧有舒张压差
多数病人在心房水平有右至左分流
偶可发现该水平有左至右分流
这里应特别提到的是如能同时记录压力曲线和心腔内心电图
常可发现在右心房与功能性右心室之间有一移行区(图1)
该区所录得的压力同右心房
而腔内心电图图形同右心室
这个移行区即为房化了的右心室
这一发现
常有助于埃布斯坦综合征的诊断

5.选择性右心系统造影 该畸形造影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三尖瓣畸形下移和右心室房化
一般于显影的右心房室下缘可见两个切迹
其一在脊柱中线附近
为固有的三尖瓣环;其二位于脊柱左侧
为下移之三尖瓣的反映
两个切迹之间即为房化的右心室
另外
选择性右心房造影
尚可发现右心房明显扩张
造影剂通过缓慢;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早期显影(有心房间交通时)
选择性右心室造影
还可发现三尖瓣反流
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