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液在腹腔内积聚,由肠袢、内脏、肠壁、网膜或肠系膜等粘连包裹,与游离腹腔隔开而形成腹腔脓肿。腹腔脓肿一般均继发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或腹腔内手术后,多位于原发病灶附近,以膈下脓肿和盆腔脓肿多见。
一、膈下脓肿
(一)病因病理
脓液积聚于一侧或两侧膈肌下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统称为膈下脓肿。可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间隙内。病人平卧位时,左膈下间隙处于较低位,急性腹膜炎时腹腔内的脓液易积聚于此。细菌亦可经门静脉和淋巴系统到达膈下。小的膈下脓肿经非手术治疗可被吸收,较大脓肿,可因长期感染,自身组织耗竭,死亡率甚高。膈下感染还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或经淋巴途径蔓延到胸腔引起胸膜炎,穿破胸腔时可发生脓胸;也有因脓肿腐蚀穿透消化道管壁引起反复出血、肠瘘或胃瘘;若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也可扩散并发脓毒血症。
(二)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为全身发热,初为弛张热,脓肿形成后为持续高热或中等发热。脉率快,舌苔厚腻,逐渐出现乏力、消瘦、厌食、盗汗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脓肿部位可有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常位于近中线的肋缘下或剑突下。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感染影响至胸膜、肺时,出现胸腔积液和盘状肺不张病人有气促、咳嗽、胸痛等表现。有季肋区叩痛,严重时出现皮肤局部凹陷性水肿,皮温升高。X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受限或消失,肋膈角模糊,或胸腔积液。可在B超引导下行诊断性穿刺,不仅可以帮助诊断,亦可同时抽脓、冲洗脓腔、注入有效抗生素治疗。
(三)治疗原则
膈下脓肿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近年多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创伤小,一般不污染游离腹腔,引流效果较好。也可根据脓肿所在位置行手术切开引流。同时应加强营养支持、输液、输血及抗生素的使用等支持治疗。
二、盆腔脓肿
(一)病因病理
盆腔处于腹腔最低位,腹腔内的炎性渗出物或脓液易积聚于此形成盆腔脓肿。盆腔腹膜面积较小,吸收毒素能力有限,因此,盆腔脓肿时全身中毒症状常较轻。
(二)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急性腹膜炎治疗过程中、阑尾穿孔或结直肠手术后。表现为体温升高,脉速,出现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且量少、黏液便、尿频、排尿困难等。而腹部检查常无阳性发现,直肠指诊在直肠前壁可触及向直肠腔内膨起、有触痛、有时有波动感的肿块。B超检查可明确脓肿的位置及大小。
(三)治疗原则
盆腔脓肿较小或未形成时,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辅以热水坐浴、温盐水保留灌肠及物理透热等治疗,有些病人的炎症能吸收消散。脓肿较大者须经手术切开引流。
三、肠间脓肿
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称为肠间脓肿。
(一)临床表现
可为单发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若脓肿周围广泛粘连,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出现化脓感染症状,主诉腹胀、腹痛,并有腹部压痛或触及包块。
立位腹X线平片示肠壁间距增宽及局部肠管积气,也可见小肠气液平面。
(二)治疗原则
应用抗生素、物理透热及全身支持治疗。如B超或CT检查提示脓肿为单房,且较局限并与腹壁贴近时,可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肠梗阻时,应考虑剖腹探查解除梗阻,清除脓液并行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