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以下特点:地区差异大,发病率最高在北美、西欧,最高可达150/10万男性人口,而非洲和亚洲最低;最低为1/10万男性人口;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的男性中有70%组织学上可证实有前列腺癌病灶存在;种族差异,美国的黑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人;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前列腺癌的病理检出率远远高于临床发病率。
二、病理
腺癌;粘液癌;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肉瘤样癌。
三、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即压迫症状和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
(一) 压迫症状: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可压迫尿道、直肠和射精管等引起相应症状。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梗阻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双肾积水、肾功能障碍甚至引起尿毒症。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前列腺癌组织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二) 转移症状:前列腺癌进一步发展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因前列腺癌常发生在周围带,故血尿症状出现晚且不常见。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骨转移常发生在骨盆、轴心或四肢骨,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四、诊断
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URS)、CT和MRI检查、核素全身骨扫描及前列腺穿刺活检。
(一) 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二) 肿瘤标记物:PSA。直肠指诊联合血清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最佳初筛方法。
(三) TRUS:在TRUS引导下在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大小。
(四) CT和MRI: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CT 较MRI差,二者对于肿瘤邻近组织和器官的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相似。因前列腺穿刺出血影响影像学临床分期,前列腺穿刺活检应在MRI检查之后。
(五) 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检查。
(六) X线检查:因为骨骼是前列腺癌好发转移的部位,因此骨骼X线检查是前列腺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尤以骨盆、腰椎、股骨等处常见,严重者甚至侵犯全身骨骼。前列腺癌的骨转移表现为成骨型、混合型(成骨和溶骨混合同时存在)及溶骨型,以成骨(80%)、及混合型(15%)更为多见。
五、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常要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肉瘤鉴别。
六、分期 按2002年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6版标准进行分期。
2002年AJCC前列腺癌的分期
分期 |
标准 |
|
原发肿瘤(T) |
||
临床(T) |
||
TX |
无法评价原发肿瘤 |
|
T0 |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
|
Tis |
原位癌 |
|
T1 |
临床肿瘤不明显,无法触及,影像学检查不可见* |
|
|
T1a 偶然发现,肿瘤体积小于或等于切除组织的5% |
|
|
T1b 偶然发现,肿瘤体积大于切除组织的5% |
|
|
T1c 针刺活检发现的肿瘤 |
|
T2 |
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 |
|
|
T2a 肿瘤侵犯一侧叶的1/2或少于1/2 |
|
|
T2b 肿瘤侵犯超过一侧叶的1/2,仍局限在一侧叶内 |
|
|
T2c 肿瘤同时侵犯两侧叶 |
|
T3 |
肿瘤侵透前列腺被膜** |
|
|
T3a 肿瘤侵透前列腺被膜(单侧或双侧) |
|
|
T3b 肿瘤侵犯精囊腺(s) |
|
T4 |
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腺以外的其他邻近结构:膀胱颈、 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或盆壁 |
*注:通过针刺活检发现的位于一侧叶或双侧叶,但是直肠指诊未触及或影像学检查未可靠探及的前列腺癌定义为T1c期。
**注:侵入前列腺尖部或侵入(未侵透)前列腺包膜归入T2而不是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