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小儿结核病的护理
第一节 总论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传染病。小儿结核病以原发型肺结核最常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学:结核杆菌属分枝杆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结核蛋白质能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痰液内结核菌用5%苯酚或20%含氯石灰须经24小时处理才能被杀灭。最简单的灭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
2.发病机制:小儿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4—8周后,通过致敏的T淋巴细胞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同时获得一定免疫力。若免疫力较强,感染的结核菌毒力较弱,可不发病。若小儿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较强的结核菌则可致病。
3.流行病学
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少数经消化道传播。新生儿对结核菌非常易感。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社会经济落后等。
二、诊断检查
(一)结核菌素试验可测定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
1.试验方法:PPD制品0.lml(每0.lml内含结核菌素5单位),若患儿变态反应强烈,宜用1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注入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48~72小时观测反应结果。
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直径的毫米数来判断反应程度。标准如下:
阴性 — 无硬结
阳性 (弱) + 红硬,平均直径在5~9mm
阳性 (中) ++ 红硬,平均直径在10~19mm
阳性 (强) +++红硬,平均直径在20mm以上
阳性 (极强) ++++ 除红硬外,还出现水泡、溃疡、淋巴管炎。
2.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一般表示:
①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的小儿,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②儿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呈阳性反应,表示受过结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动病灶;
③强阳性反应,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
④两年之内由阴转阳,或反应强度从原<10mm增至>10mm,且增加的幅度为6mm以上者,表示有新近感染。
⑤接种卡介苗后阳性反应应注意与自然感染相鉴别。
(2)阴性反应:
①未受过结核感染;
②初次感染后4~8周内;
③机体免疫反应受抑制呈假阴性反应;如:重症结核病、麻疹、重度营养不良
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效价不足。
(二)实验室检查
(1)结核菌检查 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2)免疫学诊断及生物学基因诊断。
(3)血沉
(三)X线检查 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正侧位胸片、CT检查。
(四) 其他 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眼底镜检查等。
三、预防
1.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
2.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3.化学药物预防:需要预防性用药的有
A. 密切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B. 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C.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阳性
D.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
E.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和百日咳小儿
F.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而须较长时间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加强营养,避免接触各种传染源。
2.抗结核药物的使用
用药原则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
全杀菌药:异烟肼(INH)、利福平(RFP)
半效杀菌药:链霉素(SM杀灭碱性环境中的结核菌)、比嗪酰胺(PZA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
抑菌药:乙胺丁醇(EMB)、氨硫尿或乙硫异烟肼。
3.化疗方案
(1)标准疗法
(2)两阶段疗法 强化治疗阶段 为化疗的关键时期,一般3-4个月
巩固治疗阶段 12-18个月
(3)短程疗法:疗程一般为6-- 9个月
报名信息:护士资格考试报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护士资格证与执业证的问题
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
初级护师考试报名网站
2011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