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征 胎毛少,头发分条清楚;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足底皮纹多而交错。
2.体温 散热比成人快4倍
棕色脂肪 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肩胛间区、眼眶后,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调节。
脱水热 新生儿室内温度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室温过低,产热不足
“适中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新生儿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
3.呼吸系统 呼吸40~45次/分,呈腹式呼吸。
4.循环系统 心率100次~15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
5.消化系统 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
6.血液系统
出生时血容量85—100ml/kg。白细胞计数生后第1天可达(5~20)×109/L,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呈现为一个交叉现象。
7.泌尿系统 尿酸盐结晶。新生儿需要比成人多2~3倍的水。
8.神经系统 生后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
9.免疫系统 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10.能量需要量
新生儿在适中温度下,基础热量的消耗为209kJ/kg(50kcal/kg),加上活动、特殊动力作用、大便丢失和生长需要等,每日共需热卡量约418~502kJ/kg(100—120kcal/kg)。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一般不超过10%
2.生理性黄疸
3.生理性乳腺肿大 女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多于2~3周消退。
4.假月经 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天后停止。
5.口腔内改变 “板牙”、“马牙”,又称“上皮珠”,“螳螂嘴”,对吸乳有利
三、新生儿的护理
1.新生儿室条件 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22~24℃,湿度55%一65%。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60cm。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出生后应迅速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吸人性肺炎。仰卧位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渡后仰
3.保持体温稳定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4.预防感染 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每月作空气培养1次。
5.皮肤护理
6.喂养
无法母亲哺乳时,首先试喂l0%葡萄糖水l0ml,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奶,每3小时一次。乳量根据婴儿耐受和所需热量计算,遵循从小量渐增的原则。
7.预防接种 出生后3天接种卡介苗;出生1天、1个月、6个月时,各注射乙肝疫苗一次
例:中性温度是指:
A.肛温
B.腋温
C.皮温
D.环境温度
E.口温
答案解析:D
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也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