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六节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或(和)呼吸衰竭。以2一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多见。该病病死率高。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理化因素敏感。
痢疾杆菌进入体内能否发病,一方面取决于病原菌的致病力的强弱和入侵的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痢疾杆菌致病性很强,可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可使肠黏膜细胞坏死)、神经毒性(吸收后产生神经系统表现)和肠毒性(使肠内分泌物增加)。内毒素可引起周身和(或)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产生休克和(或)脑病。另外,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细菌毒素的反应过于强烈,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增加致使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急性循环障碍、DIC、重要脏器衰竭、脑水肿和脑疝。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 经粪—口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 儿童及青壮年多见。感染后的免疫力短暂,易重复感染或复发。
4.流行特点 发病率高低取决于当地经济情况、生活水平、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峰。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天,患儿起病急骤,高热甚至超高热,反复惊厥,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肠道症状轻微甚至缺如。临床按其主要表现分为3型:
1.休克型 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
2.脑型 又称呼吸衰竭型。以缺氧、脑水肿、颅压增高、脑疝为主。
3.肺型
4.混合型 兼有上述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是最凶险的类型,病死率很高。
四、辅助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从粪便标本中培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
在夏、秋季,对2~7岁小儿突然高热、伴有脑病或中毒性休克者应疑为本病,立即做粪便检查。
五、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等,疗程不短于5—7天。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防治脑水肿及呼吸衰竭
4.防治循环衰竭 扩容可用等张含钠液或5%右旋糖酐-40
六、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 冷盐水灌肠既可降温,又可清除毒素。
2.休克的护理
3.腹泻的护理
4.预防疾病的传播
对患儿采取肠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3次粪培养阴性止。在菌痢流行期间,易感者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免疫期维持6~12个月。
例: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是因为
A.痢疾杆菌在局部繁殖后产生大量内毒素人血,形成内毒素血症
B.痢疾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
C.痢疾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具有神经毒性
D.痢疾杆菌释放的外毒素具有肠毒性
E.痢疾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继发性免疫反应
参考答案解析:A
痢疾杆菌进入体内能否发病,一方面取决于病原菌的致病力的强弱和入侵的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痢疾杆菌致病性很强,可释放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是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的主要原因。可引起周身和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报名信息:护士资格考试报名入口 www.21wecan.com
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护士资格证与执业证的问题
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政策
初级护师考试报名网站
2011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