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精品课程 第十七章 显微外科(2)
时间:2009-12-03 15:44
来源: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次
(一)镊子 是显微外科手术自始至终都必须使用的工具。用以夹捏、分离疏松薄软的组织,抵住血管壁便于缝合进针,伸进血管腔轻柔扩张血管,配合持针器作缝线打结等。镊子尖端必须精细平滑,两臂相捏时尖端必须有5~10mm长的一段紧密接触,夹捏薄膜状组织或线打结时不滑脱。末端虽细但不能过尖如针,以免用以扩张血管时损伤内膜。术者用以夹捏时手感要好,柄端弹簧不可过硬或过软,过硬或过软的弹簧柄,都会影响操作的精确和使术者的手疲劳。
有的医生喜欢用珠宝镊代替显微手术镊,也符合要求而且价钱便宜。
(二)剪刀 用以分离、剪除血管或神经外膜,剪断血管,剪断缝线等操作。要求尖端细小,两片剪刀对合精确,刃口锐利。剪柄为弹簧片制成,软硬要适度。剪柄片状,为了转动方便,便于持拿,有的剪柄作成园柱状,上有滚花,使术者觉得轻便可手,有利于精确操作。剪刀有直形及弯形两种,视不同操作和医生个人习惯而选用。
(三)持针器 用以夹持针线缝合,尖端要求窄小,夹弯针时不损伤针的弯曲度。夹线打结时,既不能让滑脱,又不使折断。所以持针时需要两接触面紧密平滑,边缘不能锐利。有的持针器手柄近端带有可以锁住的齿,夹针时锁住比较稳固,但解锁时会有轻微的弹跳,影响显微手术操作。显微缝合手术要求要稳准,所以需要随时时变换缝针的方向角度,故以园柄针持较方适用。持针器的头有直有弯,也根据缝合时进针出针的方向角度及医生的操作习惯而选用。
挑选小巧的蚊式止血钳,将夹针处的宽度及齿纹打磨掉,以适应显微镜下操作。虽然不如显微持针器使用方便,但也经济实用。
(四)小血管夹 用以夹住细小血管阻断血流,便于作血管清创及吻合。压力要合适,以刚好压闭血管不使血液流出为度。一般以二叶张开1.0mm时压力为15~25g为宜。有人测定压力超过30g/mm2 时损伤血管内膜。两吋相对面有微细沟槽,以防血管滑脱,有的血管夹尾部带有方孔,可将两个夹住血管的管夹套在一横扛上,或有的两个管夹尾部固定在一螺丝杠上,靠手动或旋扭螺丝杠将两血管端靠拢,便于在无张力下缝合。当一面管壁缝合完毕,将两个血管夹连同横杠一起翻转180°,再缝合血管后壁。血管夹的叶片过宽影响操作,过窄会增加管壁的局部压强,容易损伤血管内膜,一般以1~2㎜宽为宜,根据血管直径的大小选用宽窄不同的血管夹。血管夹的叶片及柄都很薄,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弹性及压力容易改变,每次术前必须一一检查。血管夹很小,有时手术野又较深,安放及取下时操作困难,可使用血管夹夹持钳以便于操作。
目前,血管夹有多种多样,以选用弹性好,压力平稳,不损伤血管壁,大小适当及放置与取下方便为准。
(五)缝合针线 缝合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显微手术的成败。如用不符要求的针线吻合血管,可导致血管栓塞。用创伤大的针线作神经束缝合后,可妨碍神经轴索的生长。显微外科的缝合针线要求给组织带的创伤最小;针与线粗细的差别尽量小;针线接合处要非常平滑;针体要有一定的硬度,用持针器夹持及缝合过程中不易变形;针尖要锐利;缝线要光滑,能耐受适当的拉力,打结后不易滑脱。
缝针的长度一般为5~6㎜,弧度有1/2、3/8、1/4、5/8等多种,直径为70~150μm,横断面多为圆形,但也有呈三角形、梯形者。缝线多用尼龙单丝制成,直径为18~50μm。针线接合部直径虽要求尽量减少差别,但最优质的无创针线,针与线接合处的直径差别也在3~4倍。常用的显微缝合针线的规格列于表17-1。
表17-1常用血管神经缝合针线规格
型号 针 线 吻合口径
直径(μm) 长度(mm) 直径(μm) 拉力(g)
7-0 200 6 50 50 >3.0mm
8-0 150 6 38 50 1.0~3.0mm
9-0 100 5 25 25 1.0~3.0mm
11-0 70 4 18 10 <1.0mm
显微缝合针线有的是一线一针,有的是一线两端各具一针;还有的是一针后边带有一单丝线圈,多用以缝合肌腱。
(六)冲冼针头 在血管清创及吻合过程中用以冲冼管腔。针头粗细、大小不同,有直头弯头之别,视血管直径、部位、方向选择使用。但针头必须要平滑,以免损伤血管内膜。一般将注射针头的针尖磨平即可应用。
第三节 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一.基本技术训练 显微外科在镜下手术,一般视野直径只有2~3㎝大小,手术动作要极为轻巧稳准。为此,术者必须坐得稳定,舒适;显微手术主要靠手指动作来完成,很少需要腕的动作,更不需借助前臂的运动,所以,需将前臂支托稳妥,才能更有利于手指的稳准动作,并有益于耐受长时间手术。
在显微镜下吻合小血管或神经束时,要求进针出针一次成功,以减少组织损伤,。要做到这一点,术者必须看得准,动作稳,所以,下针时术者要摒住呼吸以避免手的颤动不稳。
对助手,也要求要有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否则,在协助稳定组织、牵拉、拔针、剪线过程中,都可造成不应有的组织损伤,甚至干扰手术的进行和破坏手术的效果。
二.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最重要技术,没有娴熟的吻合小血管技术就不能作显微外科。
(一)显露血管适当 准备缝合血管的两端各游离1~2㎝,以便安放止血夹及翻转缝合。
(二)修整血管 损伤断裂的血管,断端不齐,管壁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要在显微镜下剪除受损的管壁直到正常血管为止。若损伤的血管清除不净,吻合后容易发生栓塞。
血管断端的外膜要适当剪除,以避开吻合口,防止缝合时外膜被针线带入管腔,或夹在吻合口中,极易引发血栓形成。
(三)血管口径一致 损伤的血管常因管壁痉挛,血管缺损过长,作血管移位等种种原因,使血管两断端的口径相差较大不宜直接缝合,必须经过处理使其口径相近才可缝合。
如因血管痉挛影响口径大小不同,可用手术镊作机械性扩张以缓解痉挛。将镊子两叶捏合,轻轻放入管腔,利用放松镊子依靠弹性自动张开的力量以扩张血管,注意勿使镊尖自动滑出管口,以免划伤血管内膜。如管壁痉挛较长,可用冲洗针头注水膨胀法扩张血管,但注意水压力不可过大,以防裂伤内膜。
如血管两断端口径相差1/4~1/3时,应用扩张方法也不能使口径接近作直接对端缝合。可将口径较小的血管断端剪成45°斜口或剪成鱼嘴状,扩大管口的周径,以与较大的管腔作对端缝合。
若两断端口径相差超过1/3以上,则不宜再作对端缝合,需作端侧吻合。
(四)血管的张力适当 外伤断裂的血管,经清创修整后常缺损较多,如免强在张力下缝合,一是不易拉拢,用力过大可拉断缝线或拉豁管壁,二是缝合通血后吻合口容易漏血,或管腔变直变细,搏动减弱,通血不良,很快会发生栓塞;断肢(指)再植或严重外伤需缩短肢体时,断裂的血管有时会显得过长,缝合通血后血管呈纡曲状,血管虽然有博动但血流不畅。
血管缺损过多时,可采取适当游离松动两断端、利用关节活动调节、血管改道、血管移植等方法以克服在过大张力下缝合;血管断端过长,应将多余的血管切除,以求在适当的张力下缝合。
(五)缝合的边距与针距适当 血管缝合过稀,吻合漏血,管腔内也不光滑,通畅率自然较低,缝合过密,吻合口异物增多,管腔容易狭窄,血管容易栓塞。
直径2.0㎜血管,用8-0或9-0针线,边距约为0.3~0.4㎜,一周可缝合12~14针;直径1.0㎜的血管,用10-0针线缝合,边距可0.2~0.3㎜,缝6~8针,直径0.5㎜血管,用11-0针线缝合,边距约为0.2㎜,约缝6针;再细小的血管缝合边距可达0.1~0.2㎜,一周可缝3-4针。
(六)进、出针与打结准确轻巧 持针器夹稳针的中部稍靠尖侧,全部缝合及打结过程全靠手指动作来完成,如果手腕参与动作,则影响操作的稳、准。进出针时针尖要垂直管壁,打结后管口才能对合良好。当针穿刺管壁时可用镊子端阻挡一下管口或管壁,以助进出针方便准确,避免牵扯管口,但勿将镊尖放入管腔过多,以防损伤血管内膜。每缝一针要一次完成,不可重复穿刺管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