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给药
重要知识点:
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 口服给药法
3. 超声雾化吸入法及氧气雾化吸入法
4. 注射给药法
5. 药物过敏试验
6. 局部给药
第一节 概 述
一、护士角色与职责
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护士履行给药职责的前提。
(一)严格遵守安全给药的原则
1.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须进行查对。
“七对”: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
此外,还应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放弃使用。
3.按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对易致变态反应的药物,用药前须作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4.临床试验用药中的责任护士 应了解所试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明确已征得病人同意后可应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疗效及副反应,并做好有关记录。
(二)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
(三)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四)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五)参与药物管理
1.药柜放置 置药柜于光线明亮处,但不宜阳光直射。保持整洁。
2.药品分类保管 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药等分类保管。剧毒药、麻醉药加锁、登记并交班。
3.药瓶有明显标签 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标签为红色边、剧毒药标签为黑色边。标签上标明药名(中、英文对照)、浓度、剂量。
4.定期检查 药物要定期检查,如有沉淀、混浊、异味、潮解、霉变或标签脱落,难以辨认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5.分类保存
(1)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应放入有色瓶或避光纸盒内,置于阴凉处。
(2)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如乙醇、过氧乙酸、糖衣片、食母生片等,应装瓶盖紧。
(3)易被热破坏的药物:如疫苗、胎盘球蛋白、抗毒血清等,应置于干燥阴凉处或2~10℃冷藏保存。
(4)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醚、环氧乙烷、乙醇等,应单独存放于阴凉低温处,远离明火。
各类中药均应放于阴凉干燥处,芳香性药物应密盖保存。
(六)特种药物
病人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单独存放,并注明床号、姓名。
习题:
容易潮解的口服药物是:
A.酵母片
B.胃蛋白酶
C.安定
D.阿司匹林
E.硝酸甘油
易风化潮解的药物应放在:
A.阴凉干燥处
B.避光纸盒内
C.有色瓶中
D.密封瓶中
E.冰箱冷藏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
1.药物剂量 一般而言,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若药物超过有效量,则引起毒性反应,因此,药物用之得当是良药,用之不当是毒药。
2.药物剂型
(1)内服药:包括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酊剂、合剂等。
(2)注射药:包括溶液、油剂、混悬液、结晶、粉剂等。
(3)外用药:软膏、溶液、酊剂、粉剂、搽剂、洗剂、滴剂、栓剂、涂膜剂等。
(4)新颖剂型:粘贴敷片、植入慢溶药片、胰岛素泵等。
3.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消化道给药(口服、舌下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呼吸道吸入给药、皮肤黏膜用药。药物吸收速度除静脉和动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入静脉和动脉进入血循环外,其他药物吸收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为: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口服>皮肤。不同给药途径,可使药物产生的作用不同,如硫酸镁口服产生导泻与利胆作用,而注射给药则产生镇静和降压作用。
4.给药时间 给药的间隔时间应以药物的半衰期作为参考依据,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更应注意维持药物在血中的有效浓度。医院常用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见表1-13-1。
5.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而采取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若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若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效应减弱称为拮抗作用。临床上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习题:
男性,36岁,尿糖++,血糖11.1mmol/l。医嘱普通胰岛素8U中午饭前30分钟皮下注射,饭前的外文缩写是:
A.AM
B.PM
C.PC
D.AC
E.HS
qh的中文译意是:
A.每晚一次
B.临睡前
C.每小时一次
D.立即
E.每天一次
(二)机体方面
1.生理因素
(1)年龄:国家药典规定用药剂量在14岁以下为儿童用药剂量,14~60岁为成人剂量,60岁以上为老人剂量。儿童剂量和老人剂量应以成人剂量为参考剂量酌情减量,这与儿童和老人的生理功能与成人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2)性别:虽然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无明显的差异,但女性在用药时应注意“三期”即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月经期、妊娠期。子宫对泻药、子宫收缩药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敏感,容易造成月经过多、痛经、流产、早产。在妊娠期,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生长发育和活动造成影响,严重可导致畸胎。在哺乳期,注意药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中毒。
2.病理状态 在病理因素中,肝、肾功能受损程度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肝实质细胞受损可导致某些药物代谢酶减少,如苯巴比妥、洋地黄毒苷等主要在肝脏代谢的药物要减量、慎用或禁用。肾功能受损时,某些主要经肾脏消除的药物因半衰期延长,可造成积蓄中毒,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头孢唑啉等应减量或避免使用。
3.心理、行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