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局部给药
一、滴药法
滴药法是将药液滴入眼、耳、鼻等处,以达到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或作某些诊断检查。
(一)滴眼药法
用滴管或眼药滴瓶将药液滴入结膜囊,以达到杀菌、收敛、消炎、麻醉、散瞳、缩瞳等治疗或诊断作用。
方法:
1.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眼向上看。
2.用棉签或棉球拭净眼部分泌物。
3.操作者一手将病人下眼睑向下方牵引,另一手持滴管或滴瓶,手掌跟部轻轻置于病人前额上,滴管距离眼睑1~2cm,将药液1~2滴滴入眼下部结膜囊内。
4.轻轻提起上睑,使药液均匀扩散于眼球表面,以干棉球拭干流出的药液,并嘱病人闭目2~3分钟。
5.用棉球紧压泪囊部1~2分钟。
(二)滴耳药法。
将滴耳剂滴入耳道,以达到清洁,消炎的目的。
方法:
1.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耳朝上。
2.吸净耳道内分泌物,必要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清洗至清洁,以棉签拭干。
3.操作者一手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使耳道变直,如为小儿滴耳,需将其耳廓向下牵拉,方可使耳道变直。另一手持滴瓶,将药液2~3滴滴入耳道轻压耳屏,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
4.用小棉球塞入外耳道口,以免药液流出。
5.注意避免滴管触及外耳道,污染滴管及药物。
6.嘱病人保持原体位1~2分钟。
(三)滴鼻药法
从鼻腔滴入药物,治疗上颌窦、额窦炎,或滴入血管收缩剂,减少分泌,减轻鼻塞症状。
方法:
1.病人取坐位,头向后仰,或取垂头仰卧位,如治疗上颌窦、额窦炎时,则取头后仰并向患侧倾斜。
2.擤鼻,以纸巾抹净,解开衣领。
3.操作者一手轻轻推鼻尖以充分显露鼻腔,另一手持滴管距鼻孔约2cm处滴入药液3~5滴。
4.轻捏鼻翼,使药液均匀分布鼻腔黏膜。
5.稍停片刻才恢复如常体位,用纸巾揩去外流的药液。
6.观察疗效反应,并注意有无出现反跳性黏膜充血加剧,其原因与血管收缩剂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3天)有关。
二、插入法
(一) 直肠栓剂插入法
直肠插入甘油栓,软化粪便,以利排出。栓剂中有效成分被直肠黏膜吸收,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如解热镇痛药栓剂。
方法:
1.病人取侧卧位,膝部弯曲,暴露出肛门括约肌。需要时用屏风遮挡,拉好窗帘。
2.操作者戴上指套或手套,嘱病人张口深呼吸,尽量放松。
3.将栓剂插入肛门,并用示指将栓剂沿直肠壁朝脐部方向送入。
4.置人栓剂后,保持侧卧位15分钟,以防药物栓滑脱或融化后渗出肛门外。
5.观察是否产生预期药效,若栓剂滑脱出肛门外,应予重新插入。
(二)阴道栓剂插入法
阴道插入栓剂,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如治疗阴道炎。
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屈膝或卧于检查床上,支起双腿。需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
2.操作者利用置人器或戴上手套将阴道栓剂沿阴道下后方向轻轻送入,达阴道穹窿。
3.嘱病人至少平卧15分钟,以利药物扩散至整个阴道组织和利于药物吸收。
4.为避免药物或阴道渗出物弄污内裤,可使用卫生棉垫。
5.指导病人在治疗期间避免性交。
6.观察用药效果。
三、皮肤用药
皮肤给药的常用剂型有溶液、软膏、粉剂、糊剂、乳膏剂、搽剂、透皮贴剂等。
方法:
1.用药前,先用温水与中性肥皂清洁皮肤,有皮炎则用清水清洁。如有破损,要注意无菌操作。
2.选用不同药物制剂
(1)溶液:是一种可溶性药物的澄清溶液,多以水为溶剂,具有清洁、消炎等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伴大量渗液或继发感染时。一般用湿敷法。
(2)软膏:由药物加凡士林或羊毛脂配制而成,具有润肤、软化痂皮、保护作用。主要用于慢性皮炎、过度角化及溃疡等。一般每日涂患处2~3次,不可过厚。此法不宜用于急性或亚急性伴急性渗出、糜烂时。
(3)粉剂:由一定量的粉末状药物加入氧化锌、滑石粉配制而成,具有保护、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无渗液的创面。使用方法是将粉剂扑撒在皮损处,每日数次。
(4)糊剂。
(5)乳膏剂。
(6)搽剂。
(7)透皮贴剂。
四、舌下给药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因硝酸甘油的化学结构中具有酯键,口服后极易被水解,以致药物在进入血循环前即失效,而舌下给药,迅速奏效,2~5分钟即可发挥作用。
方法:
1.将药片置于舌下,任其自然溶解,不可嚼碎吞下。
2.告知病人不要将药片吞服;不要放在舌的上面(舌上给药),因为舌表面有舌苔和角质层,很难吸收药物。
3.冠心病病人舌下给药时,最宜采取半卧位,因为半卧位时,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