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病情观察
重要知识点:
1.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病情观察的方法
3.病情观察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情观察的意义
病情观察,即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来获得病人信息的过程。
二、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在病情观察中要求医务人员做到:既有重点,又要全面;既要细致,又要准确及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去伪存真、详加分析、反复印证的能力,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同时认真记录观察的内容。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五勤”,即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仔细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护理人员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全面准确收集病人资料。
1.视诊 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视诊可以观察病人全身的状态,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从病人入院至出院,通过连续或间断地观察,可以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面部表情、姿势体位、肢体活动情况,皮肤、呼吸、循环状况,分泌物、排泄物的性状、数量,以及病人与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等一系列情况,并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观察的重点。
2.听诊 利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分辨由病人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及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如通过耳可听到咳嗽,可以通过咳嗽的不同声音、音调,发生持续的时间,剧烈的程度以及声音的改变来分析病人疾病的状态。借助听诊器可以听到病人心音、心率、呼吸音、肠鸣音等。
3.触诊 通过手的感觉来感知病人身体某部位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利用触觉来了解所触及体表的温度、湿度、弹性、光滑度、柔软度及脏器的外形、大小、软硬度、移动度等。
4.叩诊 通过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被检查部位体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所感到的震动和所听到的音响特点来了解被检查部位脏器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密度,如确定肺下界、心界大小、有无腹水及腹水的量等。
5.嗅诊 利用嗅觉来辨别病人的各种气味及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病人的气味可以来自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以及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
(二)间接观察法
通过与医生、家属亲友的交流、床边和书面交接班、阅读病历、检验报告、会诊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病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