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热疗法的应用
(一)目的
1.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热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组织中毒素、废物的排出;血量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和新陈代谢增加,营养状态改善使机体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增强。因而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与消散,炎症后期用热,可促进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使炎症局限。
2.减轻疼痛 热疗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减轻疼痛。同时热疗可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热疗使皮肤血管扩张,使平时大量呈闭锁状态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多。由于全身循环血量的重新分布,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4.保暖与舒适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将热带至全身,使体温升高,并使病人感到舒适。适用于年老体弱、早产儿、危重、末梢循环不良病人。
(二)禁忌证
1.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热疗虽能减轻疼痛,但易掩盖病情真相,贻误诊断和治疗,有引发腹膜炎的危险。
2.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 因该处血管丰富,面部静脉无静脉瓣,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多,导致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促进炎症扩散,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3.各种脏器出血 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初期(48小时内) 热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重皮下出血、肿胀疼痛。
5.其他
(1)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大面积热疗使皮肤血管扩张,减少对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加重病情。
(2)皮肤湿疹:热疗可加重皮肤受损,热疗也使病人增加痒感而不适。
(3)急性炎症,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热疗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及分泌物增多,加重病情。
(4)孕妇:热疗可影响胎儿的生长。
(5)金属移植物部位:金属是热的良好导体,用热易造成烫伤。
(6)恶性病变部位:热疗可使正常与异常细胞加速新陈代谢而加重病情,且又促进血液循环而使肿瘤扩散、转移。
(7)麻痹、感觉异常者慎用。
习题:
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禁用热疗的主要原因是
A.热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和疼痛
B.热疗可导致细菌入血,使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
C.受伤范围小,热疗不方便、效果差
D.局部皮肤敏感性差,容易烫伤
E.缓解疼痛后,会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
『正确答案』B
(三)方法
1.热水袋的使用 达到保暖、解痉、镇痛、舒适目的。热水袋水温成人60~70℃,昏迷、老人、婴幼儿、感觉迟钝、循环不良等病人,水温应低于50℃。放置在所需部位,袋口朝身体外侧。若皮肤潮红、疼痛,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2.烤灯的使用 达到消炎、镇痛、解痉、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组织生长目的。方法为灯距30~50cm,温热为宜(用手试温),若意识不清、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瘢痕者,治疗时应加大灯距,防止烫伤;前胸、面颈照射,应戴有色眼镜或用纱布遮盖,保护眼睛。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应观察有无过热、心慌、头昏感觉及皮肤反应,皮肤出现红斑为剂量合适。
3.热湿敷 达到解痉、消炎、消肿、止痛目的。水温为50~60℃,拧至不滴水为度。使用方法同冷湿敷。时间是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分钟。若病人热敷部位不禁忌压力,可用热水袋放置在敷布上再盖以大毛巾,以维持温度。观察皮肤颜色,全身情况,以防烫伤。
4.热水坐浴 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目的,用于会阴部、肛门疾病及手术后。热水坐浴前先排尿、排便,因热水可刺激肛门、会阴部易引起排尿、排便反射。水温为40~45℃。时间15~20分钟。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倾听病人主述,有异常应停止坐浴,扶病人上床休息。坐浴部位若有伤口,坐浴盆、溶液及用物必须无菌;坐浴后应用无菌技术处理伤口。女性病人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5.温水浸泡 达到消炎、镇痛、清洁、消毒创口目的,用于手、足、前臂、小腿部感染。水温为43~46℃。时间30分钟。应观察局部皮肤,倾听病人主诉,随时调节水温。浸泡部位若有伤口,浸泡盆、药液及用物必须无菌;浸泡后应用无菌技术处理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