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内科护理学)讲义 第三章(5)

时间:2012-05-03 14:47来源:初级护师考试 作者:lengke 点击:
  

第五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一、心绞痛
  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人多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情绪激动、劳累、饱餐、受凉等为发作诱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心肌氧耗的多少由心肌收缩强度、心肌张力和心率决定,所以心肌氧耗的指标一般用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来计算。
  2.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平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冠脉血流中的氧。因此氧供再需增加时已很难再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脉血流量。
  3.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循环血量会有很大的储备,运动、心动过速使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以进行代偿,故正常人不出现心绞痛。
  4.当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扩张性减弱时,限制了血流量的增加,但心肌的供血量尚相对地比较稳定,不发生心绞痛。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发生左心衰竭,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从而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肌对血液的需求量增加,而此时,冠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来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心绞痛发作。
  5.产生痛觉的原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脊髓段,传至大脑而产生痛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
  (1)诱因:
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时发病。疼痛发生在体力劳动或激动的当时。典型的心绞痛常常在诱发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发生。
  (2)性质:
常为压迫、紧缩或发闷感,也可有烧灼感,但不是锐痛或刺痛,偶伴濒死恐惧感。发作时,病人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部位:
主要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背、下颌部等。
  (4
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疼痛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可数天、数周发作1次,亦可日内多次发作。
  2.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心尖部可出现第四心音、暂时性收缩期杂音。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约有半数病人为正常,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亦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运动负荷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心电图连续监测可明显提高缺血性心电图的检出率,目前已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
  2.冠状动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发现各支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一般认为,管腔直径减少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冠脉血供,50%70%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四)治疗原则
  心绞痛治疗应达到两个目标,即缓解急性发作和预防再发作。从而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1.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应立即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
  1)较严重的发作,需选用作用快、疗效高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的循环血量;还可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低心室内容量及心室腔内压力,降低心排血量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氧耗量,缓解心绞痛。常用药物有:
  
硝酸甘油片:0.30.6mg;舌下含服12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分钟左右。研究证明对90%以上病人有效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耐药性而使药效降低,停用10小时以上,又可恢复有效。
  硝酸异山梨酯:每次剂量51Omg,舌下含服,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也可应用喷雾吸入剂。
  2
烦躁不安、疼痛剧烈者可用镇静剂或考虑肌注吗啡51Omg
  12.缓解期的治疗
  (1)尽量避免己确知的诱发因素。
  (2)药物治疗:
  1)硝酸酯制剂:如硝酸异山梨酯
  2β受体阻滞剂:
  抗心绞痛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氧耗量。目前临床常用口服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3)钙通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地尔硫、硝苯地平
  4)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3)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符合适应证的心绞痛病人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外科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冠状动脉造影后显示不适合介入治疗应及时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
  (五)护理措施
  1.活动与休息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不稳定性心绞痛应卧床休息13天,保证睡眠。
  2.饮食护理 应
进食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戒烟酒及辛辣食物,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防止便秘。
  3.心理护理 解除病人紧张不安情绪;病人疼痛缓解后,与其一起讨论引起心绞痛发作的诱因,总结缓解的方法,要减少或避免诱因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分激动或悲伤、寒冷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改变急躁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等。
  4.给氧 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吸入氧气。维持血氧浓度达到90%以上。
  5.用药护理
  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51Omg
舌下含服,若服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再服1次;
  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的病人,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
  
烦躁不安,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肌注吗啡51Omg
  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并嘱病人及家属切不可擅自调节滴数而引起低血压;
  部分病人用药后可出现面部潮红、头胀痛、头昏、心动过速,应告诉病人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所致,以解除其顾虑,第1次用药,嘱病人平卧一段时间;
  
青光眼、低血压病人忌用。
  6.疼痛的观察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变化和有无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等。瞩病人疼痛发作或加重时立即告诉护士和医师。
  7.病情的观察与处理 观察病人在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脉搏过快等反应,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给予积极的处理,如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必要时床边24小时心电监测,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积极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二、急性心肌梗死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堵塞所致)。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惫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二)临床表现
  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的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 约有50%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性型心绞痛的表现。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典型症状
  (1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
  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所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天内,
尤以24小时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 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并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了甚至晕厥则为心源性休克。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初几天内或在梗死演变期出现,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3.体征
  (1)心脏体征:心脏浊音界可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也可减慢;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四心音奔马律;
  (2)血压: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压可一过性增高外,
几乎所有病人都有明显的血压降低
  (3)其他:当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时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4)并发症: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室壁瘤、栓塞、心脏破、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肌红蛋白在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cTnⅠ)或TcTnT)在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Ⅰ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cTnT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恢复正常。
上述指标是心肌梗死诊断的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的反应心肌坏死的范围,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高峰出现时问是否提前是判断溶栓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2)血清心肌酶测定:
  其中血清肌酸激酶(CK)可在起病后6小时以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起病612小时内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天后恢复正常;乳酸脱氢酶(LDH)起病810小时后升高,23天达到高峰,12周后恢复正常。
  2.心电图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常有特征性改变及动态演变过程。
  (1)特征性改变:急性期可见:
  
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反映心肌损伤),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宽而深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③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穴区的导联上出现。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的心电图可有两种表现:
  ST段压低但无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也无病理性Q波,仅有T波倒置。
  (2)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并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
  在非治疗干预的情况下,抬高的ST段可在数日至2周内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
  在非治疗干预的情况数周后,T波倒置加深呈冠状T,此后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在数月或数年后恢复直立,也可能永久存在,为慢性期改变;Q波大多永久存在。但在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动态演变过程各阶段会提前发生,持续时间变短或发生变化。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演变可出现:
  ①ST段普遍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成对称,但无病理性Q波始终不会出现;
  ②T波倒置可在16个月恢复正常。
  (3)定位:可根据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数来进行心肌梗死的定位和定范围。
  如V1V2V3导联示前间壁心梗;
  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心梗;
  aVL导联示高侧壁心梗;
  aVF导联示下壁心梗。
  (四)治疗原则
  以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缩小缺血范围,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为原则。
  1.一般治疗和监护
  (1)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吸氧35天,重者可以面罩给氧。
  (3)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CCU)行心电图、血压、血氧、呼吸等监测23天,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行漂浮导管做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静脉压监测。电除颤仪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为治疗和避免发生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4)建立并保持静脉通路:保证给药途径畅通。
  (5)应用阿司匹林:无禁忌情况下即刻给予肠溶性阿司匹林150300mg嚼服,以后每日1次,3日后改为75100mg/次,每日1次长期服用。
  2.解除疼痛 常用药物有:
  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吗啡510mg皮下注射;
  同时可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
  3.心肌再灌注 溶栓疗法(尿激酶或链激酶静脉滴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4.消除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发生室颤时立即实施电复律;对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天腺素,严重者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5.控制休克
  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6.治疗心力衰竭
  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右心室梗死的病人应慎用利尿剂。
  7.其他治疗
  应用有助于挽救心肌、缩小缺血范围,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加快愈合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抗凝疗法、极化液等。
  (五)护理措施
  1.休息及饮食:
  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
  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谈话。
  告诉病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心肌氧耗量,有利于缓解疼痛。
  保证充足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
  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 遵医嘱间断或持续吸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以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而忙乱,以免病人产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更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其不良病情;
  适时向病人介绍CCU的环境、监护仪的作用、目前具有先进抢救治疗的方法能够确保成功等,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
  当病人胸痛剧烈时应允许病人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同时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4.止痛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
  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静滴,
  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并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
  注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
  5.溶栓治疗的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
  溶栓后可根据下列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心电图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血清CK-MB酶峰前出现(14小时以内),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6.活动安排 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病人活动过程中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持续时间和次数。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第1周内:
  前3天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腹式呼吸、擦脸、关节被动运动。协助作好口腔、饮食、卫生、大小便护理等。
  第4天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位洗漱、进餐,床上静坐,床边使用座便器。开始起座时动作应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第2周:
  座椅子上就餐、洗漱等,由坐床边、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床边步行、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
  第3周:
  在帮助下洗澡、上厕所,试着上下一层楼梯。
  第4周起:
  若病情稳定,体力增进,可考虑出院,
  或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一步行PTCA及支架治疗或冠脉搭桥术。运动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进入高一阶段的训练。若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收缩压降低超过15mmHg,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降>0.1mV或上升>0.2mV,则应退回到前一运动水平,若仍不能纠正,应停止活动。
  7.便秘的护理
  评估病人排便状况: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已服通便药物,是否适应床上排便等。
  心理疏导:向病人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指导病人不要因怕弄脏床单而不敢床上排便,或因为怕床上排便而不敢进食,从而加重便秘的危险。病人排便时应提供屏风遮挡。
  指导病人采取通便措施:
  如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
  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
  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
  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等。嘱病人勿用力排便,病情允许时,尽量使用床边座便器,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
  8.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护理
  防止出血与血栓形成,
  停用肝素4小时后,复查全血凝固时间,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之内,拔除动脉鞘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病人继续卧床24小时,术肢制动。同时,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胸痛。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鞘管留置部位有无出血、血肿。
  9.心律失常的护理。
  (六)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关疾病。
  2.合理调整饮食,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肥胖者应节制总热量,适当控制进食量,并结合体力活动,适当降低体重。
  3.按医嘱坚持服药,随身携带保健盒。指导病人进行自我心理控制,保持情绪稳定。
  4.指导病人与家属掌握简易急救方法。
  5.康复锻炼指导,急性心肌梗死68周后,病情稳定、体力恢复、病程进人恢复期可进行康复锻炼。自行料理日常生活;逐渐增加活动量,参加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活动与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康复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否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疲劳、心律失常、脉搏增快、血压升高与心电图改变,一旦出现应停止康复锻炼。
  例题:
  典型心绞痛不发生于
  A.卧床时
  B.寒冷时
  C.情绪激动时
  D.饱餐时
  E.吸烟时

   [答疑编号500697030401]
  『正确答案』A
【正确解析】本题考查了典型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即多于体力劳动时或情绪激动、饱餐、受冷、吸烟、。

  应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正确的护理是
  A.药物用温开水送服
  B.药物置口中,立即咽下
  C.舌下含化,药物被唾液溶解使吸收减少
  D.含药时宜平卧以防低血压
  E.观察头晕、血压偏高表现

   [答疑编号500697030402]
  『正确答案』D
【正确解析】本药宜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因为舌下毛细血管很丰富,药物迅速吸收入血,12分钟即发挥作用,因硝酸甘油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很明显,服药后往往会出现面色潮红、头痛,站立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晕厥,故宜坐位或卧位服。

  例题:典型心绞痛发生的部位最常见于( )
  A.心前区
  B.胸骨上段
  C.心前区向左臂外侧
  D.胸骨中段或上段后方
  E.胸骨下段

   [答疑编号500697030403]
  『正确答案』D

  例题:哪一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
  A.广泛前壁
  B.前壁
  C.前间壁
  D.下壁
  E.侧壁

   [答疑编号500697030404]
  『正确答案』D

  例题:急性心肌梗死酶学检查特异性最高的是( )
  A.谷草转氨酶
  B.碱性磷酸酶
  C.乳酸脱氢酶
  D.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
  E.谷丙转氨酶

   [答疑编号500697030405]
  『正确答案』D

  例题:心电图对区别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最有意义的改变是( )
  A.病理性Q
  B.T波异常高耸
  C.ST段上抬
  D.T波倒置
  E.合并心律失常

   [答疑编号500697030406]
  『正确答案』A

  例题:
  A.V1V2V3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B.ⅡaVF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C.V3V4V5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D.V1V5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E.V5V6病理性Q波,S-T段上抬
  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

   [答疑编号500697030407]
  『正确答案』A

  2.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

   [答疑编号500697030408]
  『正确答案』D

  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

   [答疑编号500697030409]
  『正确答案』B

  例题:男性患者,68岁,突发剧烈压榨样胸痛、呕吐伴窒息感2小时入院。查心率110次/分,血压8560mmHg,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律不齐。
  1.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
  A.肺梗死
  B.高血压危象
  C.急性心肌梗死
  D.心脏神经官能症
  E.高血压脑病

   [答疑编号500697030410]
  『正确答案』C

  2)患者的处理原则,下列哪项不对( )
  A.心电监护
  B.消除恶性心律失常
  C.减轻疼痛
  D.抗凝治疗
  E.扩容升压

   [答疑编号500697030411]
  『正确答案』E

  3)病人出现哪项心律失常,需立即消除( )
  A.房颤
  B.室性心动过速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速
  E.I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疑编号500697030412]
  『正确答案』B

  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室性早搏宜选用( )
  A.异搏定
  B.洋地黄
  C.利多卡因
  D.心得安
  E.普鲁卡因酰胺

   [答疑编号500697030413]
  『正确答案』C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招生方案 | 免费试听 | 报名演示
课件更新 | 网校介绍 | 答疑周刊
网校学员——快速注册通道
卫生资格考试培训